教师门槛到底怎么设
2008-04-05
    在中国教育报3月18日教育科学版《教育如何应对新挑战承担新使命》一文中,周洪宇教授建议实行国家统一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这引发了我对教师资格的进一步思考。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群众对接受高质量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的发展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教师资格的获取就成了提高教育质 量,满足群众教育需求的重要一环。在此背景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也该与时俱进了。

    关于考试公平性的思考。根据有关规定,依法取得教师资格已经成为每位教师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教师资格证书的颁发采用以学历认定为主,考试认定为辅的制度。师范院校毕业生比其他院校的毕业生多学了教育学、心理学与学科教学法等几门功课,并进行了教育见习与实习,在资格取得上比同等学历非师范院校毕业生有一定优势,竞争中势必存在对非师范院校毕业生不利的因素。建议对从事教育工作的申请人采用不问学历、不问资历、不问毕业院校,一律参加教师资格考试。考试的方式必须采用笔试与面试、试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否则,只运用其中的一种方式,或两种方式的结合,都很难选拔到合格的教师。

    关于教师的教育专业性的思考。重视知识,这是在教师相对匮乏时代出现的对教师资格的一种认识与理解。在那个时代,谁有学问谁就能当教师。我们承认,重视知识的确没有错误,但是如果仅仅重视知识,这在教师质量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显然有些不合时宜。

    重视知识不能忽略教师资格必需的教育专业性和各级各类教育的异质性。

    建议教师资格考试在重视知识的基础上特别关注教育专业性。美国教育协会曾经详细罗列了教育专业的八大特征:高度的心智活动;特殊的知识领域;专门的职业训练;不断的在职进修;永久的终身职业;必备的专业标准;以服务社会为鹄的;健全的专业组织等。可见,教师资格要求教师不仅应当具有专业知识,而且应该具有专业精神、专业道德、专业观念、专业能力和专业潜质等。

    普通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因此教师资格的认证应该有相应区别。普通学校教育中不同阶段的教育对教师有不同要求,因此各个阶段的教师在取得任职资格前应该得到相应的认证。特殊教育教师的资格规定也应该有相应的严格规定。比如,美国俄亥俄州对各类教师获得资格证书的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幼儿园及初级小学教师证书要求申请者有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育专业修满29学分,普通教育修满60学分。小学教师证书要求申请者有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育专业修满29学分,普通教育修满60学分。中学教师证书要求申请者有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育专业修满21学分,普通教育修满30学分,专科教学领域或特殊教学领域修满30至60学分。职业技术教师证书要求申请者有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育专业修满21学分,普通教育修满21学分,专科教学领域或特殊教学领域修满40学分,并须具有1至2年职业技术实际经验。特殊教育教师证书要求申请者有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育专业修满21学分,普通教育修满21学分。

    事实上,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生物、地理、体育、音乐和美术等学科都有其学科固有的特点与要求,学科教育专业性问题也值得非常关注。

    关于资格的级别和有效期等问题的思考。目前,我国教育在不断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打破教师资格的终身有效性,考虑教师的动态发展,是改进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当务之急。在这一点上,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对我们有一定启发作用。比如,美国初任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期是1至2年,要求申请者符合各种类别教师的基本条件。短期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期是4至8年,要求申请者符合各种类别教师基本条件,品行端正,工作有业绩,进修一定学分的必修课程。专业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期是8至10年,要求申请者持有短期教师资格证书,工作满5年,教学有成绩,进修一定学分的必修课程。长期教师资格证书要求申请者持有专业教师资格证书,工作满5年,教学经验丰富,取得良好成绩,取得硕士学位,进修一定学分的必修课程。终身教师资格证书在20世纪80年代前主要为照顾老教师而设,之后已经成为争取优秀教育人才的手段。临时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期是1至2年,主要针对短缺科目教师、临时代课教师或临时聘请的访问教师而设。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