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难”、“上学贵”是特殊阶段的特殊问题
2008-03-19

    来源:新华网—北京日报

    近些年来,社会上对“上学难”、“上学贵”的呼声比较高,特别是对医疗和教育有较多的意见,有的人甚至认为这些问题是改革造成的,并以此作为否定改革的一条重要现实依据。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应作理性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一点首先要充分的肯定。这些成绩主要体现在:

    一是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现在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3%,初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7%。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全国的“两基”教育,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经过20多年的工作,基本上实现了。这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实在是不容易的。

    二是高等教育有了跨越式的发展。

    从1999年扩招以后,不到十年功夫,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跨入了大众化阶段。扩招以前,我们每年只招108万大学生,到了2006年,我们招546万大学生,平均每年扩招50多万人。

    我们现在在校的大学生是2500万人,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1%。达到这个程度是非常不容易的,西方国家用了上百年的时间,我们只花了不到十年时间。这些成绩为我们从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社会上也出现了“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为什么产生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客观的原因。

    我们调查这一代人的家长,这些家长出生在20世纪50、60年代。他们上学的时候遇上“文化大革命”,到考大学的时候,因为1966年以后大学就停招了,一直到1977年,小平同志说了话才重新恢复高考。他们这一代没有上大学。到他们工作了,又遇上经济建设,人才难得、人才贵,有学历、有文凭的人工作好找,得到重用,待遇也好。所以这一代人都想要求子女能够上大学。

    我们做过几次调查,到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出生的孩子的家里去访问,80%以上的家长都希望他的子女能上大学。包括一些农民工,就算吃尽千辛万苦,也要让他的子女上好学校,能上大学,希望上名牌大学,当然最好是清华、北大。这种心理很普遍,形成了社会风气。

    但是教育资源总是有限的,不管怎么建,还是不够的。现在我们每年招50多万人,但是还有多一半的考生进不来。比1977年、1978年的几十个人考一个,要好得多了。

    另外一个是人们的观念原因。

    中国历来重视教育,中华民族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重视子女的教育是好的,但问题是现在大家都想享有比较好的教育,目标都向好的学校集中。

    在社会上,从小学、中学就开始竞争,都想上重点学校。所以怎么喊减轻学生负担都不行。这个事情已经好多年了,现在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我想,这种竞争的背后,实际上是家长的竞争。

    一方面客观上有如此强烈、普遍和比较高的要求,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另一方面当今的经济条件、财政体制拨款不到位。

    本来,教育是公共产品,办教育主要应由国家财政来支撑。以前国家财政状况不好,现在好了,但财政给予教育的拨款,到现在还是相当不足。教育法规定,教育经费要达到GDP的4%,这几年绝对数字在增加,但是4%就没有达到过。

    高中和大学经费不充裕,必然加重学生的负担。加上教育体制改革还没有相应地跟上,管理不到位,非教学人员多,学校开支大,教学成本高,学校各种名目向学生收费。这就是“上学贵”的原因。

    当然,还有一方面是学生家长为了使子女能到重点学校学习,想办法交的额外费用。这两者的含义是不同的。

    “上学难”、“上学贵”是我们国家在特殊阶段出现的特殊的社会现象。好在党和政府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正在采取各种措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这次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指出,要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注重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方针正在贯彻落实。

    随着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社会全面进步,上述特殊阶段出现的“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陆学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