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的家在西吉县马建乡白台村,也就是有名的“西海固”地区。这里十年九旱,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落后,被联合国评定为“ 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是中国最贫困地区之一,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外出打工.李华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面对巨额的高中学费,他只能将自己想读书的梦想生生掐灭。
所幸的是,他考上了育才中学。这所学校由政府出资,对西海固贫困地区学生免收学费、住宿费,并为每位农村户口学生提供一年1000元生活补助。在银川,这样的学校还有六盘山中学。
“如果不是考到这里,我可能只能外出打工了。”李华告诉记者。还有来自西海固地区的9000多名学生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六盘山中学和育才中学,其中80%来自农村。等这两所学校完全建成后,总体招生规模将达21000人。
“国家投资6亿多元修建这两所学校,把山区的优秀学子请出来,免费接受教育,一方面希望能够为西海固地区孩子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为那里的孩子树立好榜样,起到示范性效果。”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王建平说。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教育公平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
“将‘西海固’地区优秀学子请出来,确实是一个创新之举,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毕竟数量有限。要想真正落实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根本还在于如何提高留在‘西海固’的孩子们的教育水平。”刚刚卸任的宁夏教育厅厅长蔡国英说。
如是说,如是做。据了解,宁夏累计投入17亿元先后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世行贷款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教育重点工程,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242万平方米,使农村中小学校舍砖瓦率达到95%以上。同时,为贫困地区学校大量配置图书、仪器、教学设备等。
“以前我去西海固地区调研的时候,看到孩子们是在透风漏雨的教室里上课,房子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这让我十分忧心。而现在,经过校舍改建,学校可以说是当地最好的建筑。”蔡国英说。
另据记者了解,为了提高“西海固”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宁夏还将启动实施“西海固地区学校改建工程”:对南部山区八县一区所有中小学、职业学校进行改造,改善其办学条件。同时,支持每个乡镇建设好一所中心小学和一所初中,支持每个县建设好一所优质高中和一所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在银川建设好一个设施先进、水平较高、功能配套的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面向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招生,缩短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众所周知,在贫困地区办学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师资问题,这在“西海固”地区也不例外。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撒门村撒门小学校长马彦文就说过:“客观地讲,这里‘山荒水瘦路弯弯,流土流水不留人’,的确很难吸引好老师,这也是目前山区小学难以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宁夏各级教育部门一方面抓紧现有师资力量的培训,使山区教师的培训制度化,同时利用远程教育和光盘等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加大支教力度,通过西部志愿者计划、宁夏“三支一扶”、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川区教师支援山区等方式,缓解师资力量不足问题。截至目前,有近9000名支教工作者先后活跃在南部山区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为教师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
蔡国英说,加强县以下教育和农村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今后,除了加强西海固等农村地区教育硬件设施建设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外,还将进一步采取捆绑方式,把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捆绑在一起,以城带乡。实行教师互派,让川区的教师到山区代课,城市的教师到乡村代课,送课下乡,同时让山区、乡村的教师到城里任教提高。
“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就必须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只有均衡发展,才能促进教育公平,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蔡国英说。
来源: 新华网银川3月16日电(新华社记者艾福梅 姜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