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百灵网—南方都市报
全国政协委员宋祖英
提案建议国家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比如将繁体字设置成必修课,或在讲授简体字的同时也教繁体字。今后大家即便不使用,也要知晓,因为这毕竟是中国文化,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兴旺都有好处。 (本文来源:南方网 )
各方声音:
应做到识繁写简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
汉字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书,总的发展趋势是趋向简单,解放初期实行汉字简化,一方面是继承前人工作,因为汉字简化从清末就有人主张了,另外也是因为新中国成立时90%的文盲率急需扫盲,对汉字简化有利于此。
“现代我们使用的简化字,绝大部分时古已有之,有的是古代手体字,有的是古代草书,也有一部分是同音代替。”
陆俭明认为,在趋势就简的前提下,没有再变回繁体的必要,具体到一些个别字可能需要调整。比如王干提到的两岸交流等问题,陆俭明认为可以实行“识繁写简”的方案,即认识繁体字使用简体字。
需要修改的是同音代替的简化字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郑张尚芳
对于那些一个汉字对应一个简体字的汉字,简化字的使用更方便,应该提倡,需要修改的是同音代替的简化字。
比如后来和皇后的两个“后”字,在繁体字中不是一个字,现在统一之后,在古文中提到“后书”就不明白到底是皇后书还是什么。只要把这批字改回繁体字,就把简化字的最大缺陷纠正过来了。郑张尚芳估计这批异体字大概有100余个。
五十年内,废除简化字如何
文学评论家王干
王干从5个方面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他认为简化字存在的理论基础已经不存在,当初推行创立简化字是为汉字拼音化道路做铺垫,如今已证明拼音化走不通。
其次,他说当初提出使用简化字是从实用角度来讲,如今随着电脑的普及,书写汉字几率大大降低。
此外,王干称简化字给古典文化典籍也带来了伤害,而废除简化字有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因为台湾、很多海外华人至今仍使用非简化字。
王干同时也强调,自己并不主张立即废除简化字,因为简化字至少影响了近三代人,一下子恢复繁体字会带来一定混乱,所以应该慢慢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