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玖:京剧进校园选择节目时候要慎之又慎
2008-03-10

中国经济网   2008年03月10日 12:15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艺术家梅葆玖先生

 

    谢谢大家,今天有这个机会到这里参加这个论坛。首先今天是三八妇女节,给所有在场的女士们拜个节,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关于京剧,领导人说要参加小学、中学的义务教育,让大家都对京剧艺术有一个了解。这样将来也可以培养京剧,应该从娃娃抓起,慢慢孩子大了以后就开始喜欢京剧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现在很多老观众都跟我说,想当年都是爷爷奶奶带着我听京剧,听来听去就上瘾了,然后就喜欢京剧了。有戏的时候就自己到院子听戏。

    所以这个跟传承很有关系。在这方面,我跟我们团的张学经(音)老师和其他的老师一起搞了一个提议。今天我把这个提案给大伙儿念一下。有什么意见大伙儿再充实,把这个事做的更好。 

    这个题目是“中小学生京剧义务教育内容要慎之又慎”。这个提案大家都觉得很好,很多的教授、专家都签名了。近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在国内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观众面少了。但是在国外出国演出却大受欢迎。外国朋友都非常喜欢咱们的京剧,觉得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非常喜欢。这一现象在国内到不是非常热衷,但是在国外却非常受人喜欢。这个是一个不应该有的现象。这也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上的高度重视。开始要注重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传统文化的习俗怎么样了,通过媒体让中小学生都知道。

    今年教育部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之中。在已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确定了十五首京剧的唱段。作为中小音乐教课课程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年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十五首京剧的唱段安排在一至九年级。目前教材编写和光盘的制造正在进行中,将要启动了。

我本人,从我的曾祖父,到我父亲梅兰芳一直到我,我们也是京剧世家了,所以对政府的明智之举出自内心的拥护和感激。感激今天的政府对京剧有这么好的措施。作为中国国粹的京剧是中国文化沉淀之所在,但现在却已逐渐逐渐失去了对青年人的吸引力。令人有些着急。还能够令人感到安慰的就是尚有不少的岁数大一些的老一辈的观众对京剧还是很有热情。这是京剧的福分。

    我认为一种代表中华民族的艺术,只有吸引广大的青少年对京剧的热情关注与学习,才是京剧之所归。所以,学校开设京剧课程对青年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国粹来振兴京剧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根据最近的媒体报道,这件大好事却因为在一些内容上,年级的安排上和段落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我作为政协委员也要为咱们的政府,咱们的教育部,咱们的国家献计献策。比如说京剧当中,传统戏当中有好多好的段子,好多好的戏。比如说穆桂英挂帅,这是我父亲1959年为国情十周年献礼的戏,是根据豫剧改编的。这个戏充分表现了穆桂英爱国,听说外族侵略,朝廷没人了,穆桂英最后在佘太君的劝说下,心灰意冷的穆桂英最后还是为了保家卫国依然出征。所以穆桂英挂帅的唱段很振奋人心。

    将相和大家也知道是老生花脸戏的。也说明了我们国家将、相所有的领导都要和好的和睦来治理我们的国家,一定要团结,一定要和谐,我们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将相和,这是一个很好的戏本另外就是在日本侵略咱们国家的时候,我父亲8年没唱戏留胡子的时候,在他开始留胡子之前拍了《抗金兵》、《生死恨》这两个故事都反映了当时日本人侵略咱们的情景。这个唱词以后我们都会写出来,是非常振奋人心的、爱国救国的两个好戏。唱戏之后我父亲就留了胡子。太平洋战争的时候,日本人到我们家来,珍珠港事件的时候人我父亲再唱,当时他提的是“大中亚共融圈”,我父亲说岁数大了也唱不了了。到我们家三次都婉言谢绝了,当时人家也没有把我父亲怎么样。

    后来我父亲也确实病了,日本人来一看真的是发烧感冒,神志不清就没有再逼他唱。我父亲1919年去日本,1926年又去日本,所以日本的老观众都非常熟。还有一个戏大家都知道的,就是三国的《空城计》反映了伟大的军事家诸葛亮临危不惧,足智多谋,把敌人给打退了。这个唱段也是很好的。陈世美也是贪图富贵,抛弃前妻,最后为了贪图富贵,荣招驸马爷,秦香莲来找他,就是不认。最后包老爷不客气了,你这么做事,不管皇太后,还是黄妃,你犯了良心的错,所以最后也给斩了。所以这也让人知道一个公理,不能有害人。《西楚霸王》,霸王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战将,不听忠言最后被包围,在乌江自刎,就落得个冰败人亡。我觉得这些唱段的剧情对孩子们都是有教育意义的。所以我觉得一定要让孩子们知道这些好的剧情,让孩子们在学习这些唱段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教育部这次提出了9个样板戏,我个人觉得多了一点。样板戏当然也很好听,当时都是老一辈政治家让编的,但是它毕竟是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产生的戏。所以说可以唱,但比重应该略小一点。如果是这样的话,十五出戏有9出是样本系,有6出是传统戏。将来孩子们都问《沙家浜》这些戏谁拍的,你也不能说是江青拍的。可是命名是江青安排的这出戏。所以我觉得这样的戏可以长,但是不要过分提倡。这是我个人的意见。

    现在传统的文化民族戏曲对孩子们要进行普及,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精彩的典故,变是非善恶到人情事理这是大道理,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真善美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国家的传统教育对父母要孝敬,对于朋友要真,对事理要有爱心。我觉得这个还是很重要的,真善美这几个字一定要做到。

    关于这项工作的推进,音乐老师会有一个量和质的变更。我提议当前许多戏曲学校和戏曲学院毕业的学生,现在学京剧的可能是出路不定,这些老师应该跟学生讲清楚这些事的重要性以及它的历史意义和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性,完全可以略加培训,可以充斥到中小学的教师队伍当中。专业老师来教导孩子比学校的音乐老师教要有捷径,而且教出来的质量就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这个信息应该要让人才中心知道。因为它是全国性的。正好我们学校毕业的同学可以说这个事。再有就是组成一个专家小组,对每一个京剧段子进行全面的评估,作出合理的评估报告。再由中小学音乐老师的代表进行操作性质的研判。我们有一个实验的过程。之后再作出教案和全国统一的教案。

    这件事情关系到京剧真正是能够走向康庄大道的一条光明路。所以我们关于它的选择内容一定要慎之又慎,要选好,要选准。因为京剧进京两百多年来了,它的前身是徽剧、汉剧、秦腔、梆子、昆曲,好多地方戏在成了京戏。所以说京剧是有脉有缘的艺术。不单是在国内,在世界上各国人民都喜欢。我父亲1929年到日本,1936年到美国,之后又到前苏联和欧洲,那个时代去演戏,国外的专家、理论家,还有日本一些歌舞剧的专家,都觉得京剧是中国唯一的文化传统的代表。当然还有地方剧种。地方剧种我们还要在不同的地方让小孩知道川剧怎么唱,在西北的秦腔怎么唱,要让孩子们知道。比如说在广东粤剧是怎么唱的。这些地方剧种都应该让孩子们知道。因为我们带着剧团到各地去演出,问了一下团演出的多吗?都说演出不多。孩子们现在都爱唱流行歌曲,对这些老传统的戏没有兴趣。所以这是事实。所以我觉得不但要弘扬京剧,而且也要让孩子们了解有些的地方剧种。让世界人民都知道咱们的传统艺术是有脉有源的。是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所以才称之为“国粹”、“国剧”。所以我们一定要弘扬它。在给学生选择节目的时候要慎之又慎。谢谢大家!

 

 

来源:搜狐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