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歧视背后:少“生产”些市场难以消化的半成品
2008-03-05

    来源:腾讯网—东方网

   “限招男生”、“非名牌大学毕业免谈”……今天,零点公司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2.8%的城镇居民表示在就业时遇到过就业歧视,而学历歧视则成为最司空见惯的就业歧视现象。(3月1日《中国青年报》)

    关于学历歧视,许多人感同深受,张口就可以谈出数条亲身经历来。学历歧视有一定计划经济时代的遗风,在那个年代,学历越高越是名校越被用人单位抢着要,至于能力则往往是后话了。

    也不能否认,学历歧视跟用人单位的观念大有关系,但学历歧视在学历本身也能找到一些结构性的根源,在此不妨数落一番。 
 
    首先,学历教育的大量过剩必然滋生学历歧视。

    自1999年全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节节攀高,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0万人。而从2001年到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

    在“人才济济”的教育成绩面前还有这样一组令学子们更加忐忑不安的数据: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将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

    面对2400万人的就业需求,社会仅新增就业岗位约900万,僧多粥少,差距显而易见,用人单位想不“挑三拣四”都不可能?正因为就业难,一些学子不得不大幅降低期望值。日前,在武汉市一次本来针对农民工的大型超聘会上,结果吸引来3万多名大学生应聘(3月1日《长江商报》)。

    其次,虽然全日制大学教育已呈明显过剩之势,但没有削弱住社会再教育的兴旺红火。

    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全国每年仅自考毕业人数已超过普通高校三分之一,这还不连成人高考(Q吧)、函授等再教育。

    有必要指出的是,再教育与那些全日制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其中一部分人是未脱产或半脱产的学习,有的单位尤其是政府和国营企业对这些文凭很看重,这些人往往用不着到人才市场去挤应聘的独木桥。

    一部分则是指望对原学历进行“升级”,以提高就业的砝码。但再教育的学历中有的本身就存在着公信力不高的障碍,面对如潮急于找份工作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再教育的这些文凭还不足以承担“敲门砖”的重任。

    第三,学历歧视的背后,隐藏着这样的现实,即现阶段重学历轻能力尤其是技能教育还跟不上趟。

    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制造企业并非对文凭过于顶礼膜拜,不少单位很希望招收到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的技能型人才。

    与高校学生就业难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尽管各地加大了技能人才的培训力度,但缺口仍然很大,高薪聘请熟悉技工的广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地招聘会上,教育与用人市场存在着某些脱节之处

    面对学历歧视,确有必要督促用人单位端正观念,但教育部门也不妨主动地在自已身上找找原因,怎样多培训一些“适销对路”的合格人才,少“生产”一些市场难以消化的半成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