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义务教育今年拟免费
2008-03-05

    来源:新京报

城市义务教育今年拟免费

教育部未透露经费保障机制;中国有望进入全面免费义务教育阶段 

2月17日,在江苏省泰州市泰东实验学校,外来工子女领取到免费教科书。顾 俊 摄

    本报讯(记者 郭少峰 杨华云)昨日,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说,我国拟在2008年实施城市义务教育免费。目前全国有11个省市在辖区范围内实行了城市免费义务教育,如果该政策从今年起全国实施后,我国将进入全面免费义务教育阶段。

  免费方案因雪灾推迟

  国务委员陈至立曾在湖北视察时透露,将在今年春季学期实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据了解,此前城市义务教育的相关方案本计划于春节前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但由于雪灾的发生,这一方案被迫推迟。

  2006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其中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2007年,中央宣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和书本费。

  经费保障尚未透露

  不过昨日吴启迪并未透露城市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问题。根据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中西部地区实行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的方式来解决,东北地区除了京、沪、天津三个直辖市之外,中央根据东部各省的财力情况逐省确定分摊比例。

  此前,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对此表示,从中央财政来说,不可能像对农村义务教育那样,把城市免杂费的工作全部包揽下来,所以需要地方政府做好充分准备。国务院要求推进和组织地方政府尽早地实现全部免杂费的目标。

  回应 

政府财政应投入保障免费政策

  北京教委人士关注外来人口义务教育谁埋单

  本报讯(记者 王佳琳)针对可能推行的城市义务教育免费的问题,北京一些城区教委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北京户籍的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已免除学杂费,如果再实行免书本费,这部分费用若单纯依靠区县税收承担,对于一些收入有限的区县而言,尚有难度。

  昨日,一位来自北京外来人口较多区县的教委人士表示,如果外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也实行免费,这部分学生的费用如何解决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据北京市教委截至2007年底的统计,北京外地来京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已达40.4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1/3。目前,北京市已经免除了在公办学校借读的务工农民子女的借读费。自2003年至今,市级财政对此的投入已超过4亿元。

  如果书本费用也要免除的话,相关投入应由哪几级政府承担,目前都是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妥善解决,那就可能在外来人员子女入学上出现新的问题,比较极端的情况可能是一些区县不愿接收他们,因为怕承担过多费用。”

  对话

  免费教育可否破解择校难题

  专家建议逐步取消重点校政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今年拟推行城市义务教育免费,就此,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善迈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提问1 外来人员是否也应享受当地城市待遇?

  新京报:城区如果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外来流动人员是否也应享受到这种待遇?

  王善迈:《义务教育法》已经规定,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是以流入地财政负担为主,他们当然也应享受当地城市居民子女的待遇。这是因为农民工为流入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已纳税,有权享受流入地义务教育服务。

  新京报:相对于农村的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新机制来讲,在城区推行免费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怎么样才比较合理?

  王善迈: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要求,都是由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按项目分担的办法保障,没有区分城市义务教育和农村义务教育。我个人并不赞成按项目各级财政按比例分担的方法。在现行的农村义务经费保障机制中,西部实行中央与地方8:2分担,中部地区实行6:4分担,缺乏科学依据。

  提问2 流出地是否应为流入地政府拨付经费?

  新京报:你觉得流出地应该为流入地政府拨付这部分经费吗?

  王善迈:流出地现在多为贫困地区,县财政没有拨付能力。在贫困县里,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给这里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一定比例的经费,这部分经费是不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转移到流入地政府的财政里呢?

  理论上可以按照学生在哪受教育,跟着学生走。但在操作上有难度,因为流动人口的流动性非常强。我想,这可采取义务教育凭证的办法,随农民工子女流动转入流入地。

  提问3 义务教育免费各种收费却不断咋办?

  新京报:在现实当中,已宣布实行义务教育的城市,有不少外来人员子女还是会交各种名义费用,这怎么办?

  王善迈:义务教育法规定了,这不允许。那属于违规行为,就可以查处。审计部门可以审计,教育部门财政部门也可以去查。审计部门可以审计,权力机关也可以去检查,教育部门财政部门也可以去查。

  新京报:如果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如何破解择校难题?

  王善迈:义务教育择校费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在中小学实行重点校政策,人为扩大了义务教育阶段校际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的差别,引发了“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为此应逐步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政策,缩小校际差别,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

  本报记者 郭少峰

  个案

  免了学杂费也要年掏万元

  学生家长透露,一学年校车费就需5000元

  【户口所在地:北京】 【就读地:北京】

  家住海淀区的黄先生,今年把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转学到了东城区一所市级重点小学。按理说,海淀区的整体教育资源水平都不错,但黄先生认为,要上就上拔尖的学校。“海淀最好的是人大附小,我们进不去,那就上别的区最好的学校。”

  黄先生儿子所在的这所市级重点小学,虽然已不用交学费,但黄先生算了一笔账,每年还要向学校交纳大概1万元的费用。其中包括一学年的课本费近200元;冬、夏两季服装费200元;课外辅导课程费大概2000元,包括:语文思维课一学年520元、数学思维一学年180元、台球课一学年200元、外语一学年1000元……另外,还要交一学年的校车费5000元。

  由于黄先生的儿子属于跨区择校,需要交一定的择校费,而该校择校标准是3万至6万元不等,黄先生为了孩子上学也只得交纳这笔费用。

  本报记者 杜丁

  借读两年小学花费5万元

  从湖北来京读初中需先掏15000元赞助费

  【户口所在地:湖北】 【就读地:北京】

  在传媒从事经营行业的张先生,2005年把已经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从湖北老家接到北京上学,转学到宣武区一所重点小学读5年级。因为没有北京户口,张先生必须要缴纳一定的赞助费。两年下来,张先生的儿子在这所重点小学共花费了5万元。

  据张先生介绍,当时学校提出的赞助费是每年2万元,经过协商,学校最终收取了两年2万元的赞助费。由于这所小学是所寄宿学校,每个学期年初张先生要交纳课本费、生活费等6500元的费用,一年下来约13000元。

    另外,每个学期还要交订书报、特长班等一些杂费1000元,一年下来2000元。这样算下来,张先生两年共向所借读的学校掏了5万元左右。

  今年张先生的儿子升为初一的学生,在崇文区一所中学继续借读。入学之初,张先生先掏了15000元的赞助费。

  本报记者 杜丁

  年交17元本费上河北村小

  该校已免学杂书费,校方表示欠账运转担心无发展

  【户口所在地:河北】 【就读地:河北涞水】

  在与北京相距100多公里的河北省的一所村小里,孩子们只要一年交上17多元钱的本费就可以上学。在这里,随着近几年一系列教育免费政策的实施,孩子们的学费、杂费、书费、住宿费都已经免除。

  “很多让学生交的费用虽然不让交了,但财政却没有立即把这笔钱补上,而是让学校先垫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校负责人说,学校一些接待费用、日常的运转费用原来都指着孩子们交的一些钱,而现在,接待费没少、日常运转费也没少多少,而学生交的钱都没了,学校只好负债运转,现在已经欠了几十万元。

  这位负责人说,孩子们的钱是不敢收了,但没有经费,财政的投入又很有限,学校的出路在哪?怎么发展,都困扰着学校。

  本报记者 王佳琳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