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佛教授敬业”看中国教育者
2008-02-04

    来源:新东方在线—观察与思考

 从“哈佛教授敬业”中看中国的教育者

    读报看到一个材料:有位大学生在国内某重点大学读书,对老师的敬业态度一直很认可。可是去哈佛后,说到“敬业”和认真,他认为某重点大学和哈佛相差的不是一两个等级,不可同日而语。

    原来,教过这位大学生的每一个美国教授,不论是主课还是副课,都极其认真负责,要求非常严格,对学生的作业批改也非常仔细,一个单词、一个标点都不放过。学生加班,教授也经常陪着,而且还主动给学生上小课,要知道,这些教授有的可是国际某专业领域的权威!

    说到教师“敬业”,不禁让人想起70年前的11月1日。这一年,北大、清华、南开3校,冲破日军铁蹄的封锁,冒着隆隆的炮火,建立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的前身,后来又西迁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就在这所存在不过9年的大学里,留守者在艰难困苦中以学术报国,以育才救国。不说学生教室和宿舍的条件简陋,名师、教授们的生活同样异常艰辛,闻一多、华罗庚两家一度十几口人共居一室,中间用布帘隔开。

    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了冯友兰的《新理学》、陈寅恪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汤用彤的《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等传世之作,不仅如此,还培养了大量人才。

    正像著名教授陈岱孙说的那样:"对国家民族的前途所具有的高度责任感,曾启发和支撑了抗日战争期间西南联大师生对敬业求知的追求。"

    是啊,教师自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高尚的师德,其内核、本质理应是敬业,理应是奉献。今天,教师并非生活在象牙塔里,教育事业也并非世外桃源。

    社会的变革、名利的诱惑、多元的观念、浮躁的心态对教师产生深深影响,带来种种考验。同时,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教师的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这样的环境和背景,对教师而言,并不意味着可以淡漠敬业,不讲奉献。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教育,因奉献而崇高;教师,因“敬业”而美丽。

    的确,在一些地方,正开展“呼唤和造就面向未来的教师”的研讨。未来是一种理想追求,是一个远程目标,成为面向未来的教师是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达到的理想境界,也是未来社会发展对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

    而面向未来的教师必须是爱学生、爱教育,具有国际视野,大气淡泊、不急功近利的人;既有浓厚的人文精神又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有高超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技能的人。

    想一想吧,假若没有争一流的"敬业"精神,失却具有自身职业行为的主动性、创新性、专业性,这怎么可能成为面向未来的教师?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有一流“敬业”精神的教师,经过努力,一定能够接近或者成为一流教师。只是一流教师还须发挥一流作用。好钢用在刀刃上,课堂就是一流教师的主阵地。我们有很多名教授都奋斗在教学一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个教师是否“敬业”,人们是看其细节的。如果一个教师,连课堂都不愿进,又遑论其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敬业”。可不是?

    总有一些教授,忙于做课题,搞项目,跑经费,不仅本科生难觅其踪影,研究生一年也难见上几面,这实在是浪费宝贵的教育资源。

    想起了刘文典教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清华学生对他的印象是放浪不羁。但作为一名教师,他却有自己的坚持。任教西南联大期间,刘文典避居市郊官渡,离学校较远,每次上课刘文典都须步行到校。尽管如此,刘文典却从不缺课。他说"国难当头,宁可被飞机炸死,也不能缺课。"

    解放后,刘文典年事渐高,云南大学为了让他集中精力进行学术研究,一度没排他的课,但他坚持要上课,并声色俱厉地说:"教授怎能不教书?不教书就是失职!"刘文典教授其言其行,自是对"敬业"作了最为生动的诠释。 

    还有,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曲学家吴梅曾任教北京大学,北大的大学者黄侃有一次讲完课,发现吴梅坐在教授专用沙发上休息,问:"你凭什么坐在这里?"吴梅答曰:"我凭元曲。"每一个教师不妨扪心自问:“我凭什么站在讲台上?”一个教师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没有"敬业"奉献精??才吗?

    让我们把知识的太阳交给情去耕耘,把希望的星光交给爱去整理。怀抱“敬业”的品德,默默地为每一段岁月、每一个梦想、每一个信仰浇铸灵魂。要知道,无私的气质,将使所有明亮的目光尽情直视。

    因为用那“敬业”的汗水书写的一行行汉字迸发出的光芒,将使智慧的灵光,在拥有充实和幸福的每时每刻,穿透历史的尘封,展示学生们一生的飞翔。 (赵 畅)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