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教育公益性质……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林树森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公益性教育”字眼,这一对教育定位的全新阐述,引起了参会代表的强烈关注。
“教育的公益性应该体现在它的平等性上,不能将公民分为三六九等,也不能有城市和农村之分,而是要一视同仁,提供同等的教育。”代表们认为,“公益性教育”的定位,表明了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不断加大财政投入,让更多的孩子走进学堂的力度和决心。
【报告谈教育】
进一步巩固“两基”攻坚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化解农村义务教育的历史债务。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加强民族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数字看教育】
到2006年,“两基”人口覆盖率由2002年的47.7%提高到100%,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省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逐步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央、省、县三级财政解决保障资金13亿元,新机制惠及全省万余所农村中小学、600多万名学生。“两基”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农村中小学建设得到加强,建成农村寄宿制初中150所。
【代表说教育】
宫和梅代表(贵阳市民族中学教师):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身为民族中学教师的我感触良多。我校汇聚了来自贵阳市各乡镇的20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大多成绩优秀,但家境贫寒。为了保障这些优秀少数民族学生不失学,党和政府出台并落实了“两免一补”等一系列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好政策,我校仅本学期就为城镇低保家庭和农村户口家庭的初中学生免去了书学费7万多元;此外,视家庭状况和学生表现不同,我校高中部的优秀贫困学生每月还能获得50元至2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
今年,我校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贵阳市准备投资1亿余元扩建我校,学校也准备借此契机申办省级示范性高中,在这些动力的鼓舞下,我们全校师生都觉得信心十足。
张菊代表(清镇市卫城镇大坪村村民)
我们村一共有730人,正在上小学和初中的孩子大约有130人。自从村里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两免一补”以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村里的小孩上小学不用交学费,中学只需在入学前交30元的保险费和15元的本子费,在学校吃饭也只要两元一顿。有了“两免一补”,许多原来因经济原因上不起学的贫困家庭的学生,都重新回到了校园。然而,农村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仍相对落后,希望政府能加大财政投入,让农村学生也能和城市学生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来源:金阳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