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大河网讯 高考成绩将成为学生隐私,任何单位不得公布——这是山东省今年高考招生将出台的一项重要举措,据该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此举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各地存在的高中炒作高考录取率的问题。(详见今日本报A11版)
炒作高考状元和学校录取率当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把高考成绩当成学生的隐私,就能让高考走出“唯分数论”的怪圈吗?在我看来,这只能在人为制造公平假象的基础上制造出更大的录取不公。
高考成绩是不是学生的隐私,表面上看来似乎是的,但细细一看,却似乎又不是。毕竟,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省份实行“知道分数后再填志愿”,公开透明的“知分填志愿”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考生根据自己的分数填报合适的志愿。
因此,这种志愿填报方式也成为各地录取制度改革的方向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去看高考成绩,它就不再是单纯的个人隐私了。
我们知道,隐私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不影响公共利益”,但在“知分填志愿”已经成为录取潮流的背景下,个人的高考成绩就已经不再仅是“自己的事”,而成为公共利益的一个部分——每个考生不仅要知道自己的成绩,还必须知道自身成绩在省内的排名,才能准确填报志愿。
而一旦没办法“知分填志愿”,受到损失最大的,无疑还是那些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