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苏州新闻网—苏州日报
子女教育父母不能旁观 |
马新芬委员呼吁“提高母亲素质” |
本报讯(记者 徐蕴海)“目前,苏州许多家庭中,父母变成了子女教育的旁观者”,市政协委员马新芬说,她与农工党苏州市委其他成员一起经过半年调研,在这次政协会议上共同提交了关于在苏州率先实施“提高母亲素质计划”的提案,建议将提高母亲素质、实施母亲教育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和社会责任,纳入苏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从源头上提升我市人口素质。
马新芬委员引用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提供的数据说,目前苏州的青少年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孤寂、冷漠、自闭、人际交往障碍、考试焦虑等等。
马新芬委员说,孩子的一切表现其实都是父母有意无意间刻下的印痕。不能说现在的父母不重视孩子教育,但通常人们认为家庭更多地只是承担支付费用的义务。
如今苏州的学校普遍都建立了家长学校,2004年还开设了网上家长学校等机构,但主要还是停留在要求家长配合学校教学工作的层面上。父母在子女教育的问题上几乎处于旁观者的角色,这恰恰是制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
马新芬委员介绍说,根据调查,44%%的家庭主要由母亲承担孩子的教养,42%%的家庭则由父母共同承担。而即使是后者,通常也是母亲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母亲就更有必要加强学习。
为此,这份集体提案建议实施“提高母亲素质计划”,通过整合现有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网上家长学校、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各校的家长学校等资源,形成一个统一的培训基地,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教育培训。
现有的婚检宣教、围产期保健知识培训平台也可加以利用,在对准妈妈们普及生理知识的同时,可以增设教育、心理、人文、礼仪等课程,帮助母亲们提升自身素质和教育孩子的能力。
委员调查:四类问题突出
马新芬委员介绍说,在写这份提案前,他们走访了多所学校、医院,发放了300多份调查表,从调研结果来看,家庭教养亟待解决的有四类问题:
一、亲子教育缺失。
或是父母忙于各自的事业,孩子的教育主要依赖幼儿园或学校;或是将孩子全托给了老人,实行隔代教育;还有的是把孩子的教育托付给了保姆或其他人。
二、重养轻教,重物质轻精神。
父母多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却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尽管锦衣玉食,但孩子仍然不快乐。
三、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
父母把理想和希望强行转移到了孩子身上,父母与子女间处于管制与被管制的状态,没有平等可言。
四、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一些父母缺少系统的育儿知识,缺乏正确的教育导向和科学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