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岂止教育的眼睛要"向下"
2008-01-12

 前不久,教育部组织的“2007教育改革与发展行”到重庆市采访。当地教育部门负责同志在向采访团介绍情况时,发出了感慨——

  “城市的免费义务教育肯定要搞,这没有问题。但是目前农村教育的状况和城市比起来,差距还大得很。我总有个想法,那就是教育的眼睛一定要向下!”

  一句“教育的眼睛一定要向下”的感慨,道出了教育事业发展的真谛。其实细究起来,岂止教育的眼睛要向下,我们的一切工作和事业,都有一个“眼睛向下”的问题。

  眼睛向下,是我们发现问题和不足的有效方法。通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老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但同时,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还很多,有的还十分突出。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公平正义、社会和谐还远没有实现。

  向下的反面是向上。一项事业的眼睛向上,就容易看到成绩而忽视存在的问题,就容易滋生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的错误倾向。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眼睛向上,就容易滋生不正确的政绩观。要发现问题找出不足,无他,唯靠实事求是,形象一点说,就是眼睛向下。眼睛向下,我们才能体会城市里农民工奔波的那份辛劳。眼睛向下,我们才能明白低收入群体居无定所的那份无奈。眼睛向下,我们才能算清楚一顿公款吃喝的花费等于农民“土里刨食”几亩地的收入……由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在我们出台的一项项措施中,在我们的工作方法方式和工作理念中,才能更多地顾及到群众所思、所念、所盼,尽可能地贴近群众的呼声和期待。

  眼睛向下,还是一种境界和胸怀。“公家人”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喝茶聊天听电话,领导干部习惯于遥控指挥。偶尔一次下基层成了“吓基层”,调研沦为了“表演”。安逸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我们的眼睛习惯于向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眼睛向下,就是一种值得赞许的思想作风和胸怀——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风、把自己还原为公仆的胸怀。有了这样的作风和胸怀,我们工作起来就会更勤奋,我们就不会视的群众为“刁民”,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言行举止,就会增添一份“人文关怀”。

  眼睛向下很纯朴,就像胡锦涛总书记说的那样“我们就是你的亲人,有什么难处给我们说一说……”眼睛向下很简单,就像温家宝总理说的“如果提起人民生活,我最为关注的是住房问题”。纯朴和简单的背后,却是深深的牵挂。期待我们的领导干部,都能怀有对群众的这份牵挂。

来源:人民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