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年度备忘录
2008-01-01
   2007年是教育改革继续深化并取得较大发展的一年。教育领域出台的许多政策深刻地影响着艺术教育的生态;同时,艺术教育领域也有着许多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在这新旧交替之际,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对这些政策和现象进行了点评。

教育改革惠及艺术学子

    背景:温家宝总理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从2007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为此中央财政支出将由上年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今年将安排20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支出。这是继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

    在2007年度第12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学习资助中心副主任马文华介绍了一年来实施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进展情况。目前,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已经全部结束,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发放到学生手中。为了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政策的落实,财政部、教育部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2007年秋季开学起,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一、二年级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年能得到1500元的资助,连续资助两年,共3000元。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三年级学生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半工半读获得一定报酬,用于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目前,各地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已经发放到了学生手中。

    据悉,资助政策文件下达以后,全国各艺术类院校纷纷积极落实,许多艺术学院在校园网上陆续公开了评选条件、推荐名单,并且公布了最终结果。

    点评: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各类学科的学生,资助政策都是一视同仁的,艺术类的学子也能享受到这一待遇。他同时认为,艺术类专业的学费高、投入大,学艺术的学子们都非常不容易。如今,资助政策能够给学子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一定的保障,学生们可以全心投入艺术钻研,打好坚实的基础。

高雅艺术进校园

    背景:2007年年初,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共同主办了主题为“走近大师,聆听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国家财政安排了2600万元专项经费专门支持本项活动,共组织了10个国家级文艺团体赴17个省(区、市)的116所高校为大学生免费演出135场,演出内容以京剧、昆曲、话剧、歌剧、交响乐、芭蕾舞、民族音乐歌舞的经典剧目为主,观众人数达到20万余人。同时,“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还在全国部分高校、中学举办了以普及交响乐为主要内容、以学生艺术社团为主要演出团队的音乐会,组织专家讲学团分赴中西部地区高校举办艺术教育专题讲座。

    一年来,在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下,在艺术教育专家们悉心指导和文艺演出院团的大力支持下,普及高雅艺术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高雅艺术进校园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很多高校以此为契机,逐步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扩大高雅艺术活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2007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主要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各方面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扩大活动的参与面;二是更加注重活动的文化内涵,让同学们在活动中真正“接受优秀文化、丰富审美体验、提升精神境界”;三是更加注重活动的形式和效果。

    点评: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认为,高雅艺术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与现代社会脱节,也不只是少数专业人士才能享受的专利。高雅艺术本身就应该是所有人享有的,应该是鲜活的、生动的。因此把高雅艺术以适合大学生审美情趣的方式引入高校,能给大学生带来震撼和鼓舞。普及高雅艺术活动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学校艺术教育与教育发展的途径。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艺术处处长万丽君认为,高雅艺术是经过了人类文明发展积淀的、优秀的、经典的、健康向上的、催人奋进的文化艺术。青年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精神状态就是我们民族的状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使他们不仅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智,还拥有高尚的道德和高雅的审美情趣。高雅的审美情趣应该从高雅艺术的活动中、在艺术课程开设中,在有意识的艺术实践当中来获得。她表示,新一年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将在2007年活动的规模上再进一步,增加演出场次,扩大受众面。

盲目投身艺术高考会得不偿失

    背景:近年“艺考热”不断升温。就山东而言,艺术类考生2002年为3.2万人,2003年达到5.6万人,2004年猛增至9.3万人,2005年为14.6万人,2006年报考人数超过16万,2007年报名人数达到16.9万余人。

    作为孔孟之乡、文化大省,山东省出现这种持续高温现象并非偶然。据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是因为山东生源数量多、质量好;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文化艺术事业迅速发展,文化已成为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行业。不过,也有一些高校艺术专业教师分析认为,除了明星效应、“一夜成名”的诱惑、热爱艺术的青年人越来越多等原因外,众多考生“赴汤蹈火”的动力并不是对艺术的热爱,而是看中了艺术专业对文化课成绩要求低的“好处”。山东省在2006年11月明确要求,各地高中不得为提高升学率强迫部分高一、高二学生改学艺术专业,以此来刹住临时改投艺术之风。

    点评:记者采访了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请他就即将到来的“艺术高考”热潮和山东省教育厅发布的“禁止高中为升学率强迫学生改学艺术”的公告谈谈看法。王旭明认为,为了一些目的强迫学生改学艺术是不正确的,也是不科学的。学艺术的成本高、就业途径少,同时,和个人的天赋又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考虑自身情况,盲目投身艺术高考会得不偿失。他同时指出,现在有一个不好的现象,学习艺术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是全民的艺术素养却没有本质的提高,这一现象值得重视。王旭明呼吁媒体,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参与艺术高考,重视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真正做到为文化大繁荣做出贡献。艺术教育应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需要每一个关心教育的人来努力。

来源:中国文化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