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教育非常精彩
2007-12-26

    来源:重庆法制网—佛山日报

    编者按:

    弹指一挥间,我们即将告别2007年。这一年中,我国的教育发生了什么事情?从“大力资助贫困生”到“免费师范生教育”,从义务教育实至名归到“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民生”理念的是那些惠及广大师生和百姓的教育政策。

    在听到喜讯的同时,我们也目睹了“辱师门”的悲剧;贫困学子受资助不懂感恩,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这一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式依然严峻,公务员报考一如既往地热火朝天,研究生报考却出现了“降温”;这一年,人大代表掀起了高考存废之争,学生跳起了校园集体舞;这一年,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席卷了半个中国,让鲁迅和金庸站上了PK台;这一年,研究生制度改革……这一年,教育非常精彩。

    感动:系列政策惠及民生

  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教育政策,“让每个贫困生都上得起大学、享受得到职业教育”,曾经是梦想,如今已成了现实。义务教育离实现全部免费那一天越来越近。

  2007年秋季开学实施新资助政策体系,中央财政支出由上半年的18亿元,增加到2007年下半年的95亿元,加上地方财政的投入,达到154亿元。随着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全部落实到位,每年国家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达500亿元。

    全国每年将有大约400万大学生和1600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各种形式的资助。全国平均每100名大学生中就有20多人可以获得资助,90%的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学生能获得国家资助。

  也是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向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的教科书,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该政策惠及全国近1.5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在佛山,今年9月起,我市具有户籍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均享受了免费义务教育,不需再缴交“一费制”里的杂费。根据教育部门的核定,全市可享受了免费义务教育的学生超过50.36万,减免资金1.28多亿元。

  考试:考研人数回落

  从年初的研招,到年尾的研考,还有中间牵动数百万人的高招和成考,无一不牵动亿万人的心。而最具代表性的则是研究生报考。

  2008年研究生报名现场确认不久前结束,我国许多地区的考研呈现“降温”趋势,报考人数比报考2007年研究生的人数有所下降。

  据悉,湖北省研究生网上报名总人数为11万多人,比去年还要少1万多人。在山东,197746人参加网上报名,现场确认人数为128293,比去年减少8220人,降幅为6%。

    另一方面,今年共有214450名考生报考北京地区高校硕士研究生,较2007年减少7127名,降幅为3.2%。专家认为,考研人数的下降显示出社会对学历教育的冷静。

  招生:首批免费师范生诞生

  今年新学期,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院校试行了师范生免费教育。一批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学子作为首批“免费师范生”,走进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6所部属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高校。这一政策的重新实行,反映了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以及对教育事业寄予的厚望。

  免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收学费,免缴住宿费,并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安排;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10年以上。

  教育兴,则国家兴。“师范生免费教育”,在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征程上,将肩负起民族新的希望。

  改革:顺应时代发展

  今年教育方面的改革也颇具力度,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改革当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争议,但这些改革都是利大于弊,顺应时代发展。

    首先是研究生制度的改革牵动了大家的神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0所高校试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据了解,改革后的研究生将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而是采取奖励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学费和生活费。

    同时,研究生入学考试对有些科目也进行了改革,教育学、历史学、医学3个学科门类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考核将合并为专业基础综合课的考核。初试科目调整为3门,即外语、政治理论、专业基础综合课。3门科目全部由教育部负责统一命题。

  同时,新学期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席卷了半个中国。北京课改让鲁迅和金庸站上了PK台;浙江则让修马桶成了必修课;湖南的语文课专门设立了小说选修,政治课上教起了炒股;课改让教材数量激增,于是又有人担心改革变成了增负。

    继《天龙八部》部分章节被选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之后,金庸武侠名作《雪山飞狐》也出现在了最近课改后的北京语文泛读备选篇目中。

    与此同时,在各地的课改中,鲁迅、朱自清等名家的作品数量逐渐减少,如鲁迅的《一件小事》、《祝福》、《药》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在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中慢慢淡出。

  为了扭转学校“重智轻体”的局面,今年我国启动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要求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校园集体舞在这种背景下设计产生。

    教育部组织创编了《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并从今年9月1日起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广。《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包括7个舞蹈。小学组:《好朋友》、《阳光校园》、《小白船》;初中组:《青春旋律》、《校园秧歌》;高中组:《青春风采》、《校园华尔兹》。

  争议:人大代表掀起高考存废之争

  真理越辩越明,教育向来不乏争议。从某种意义上讲,敢于争议、勇于否定是社会的进步。来自宁波的全国人大代表范谊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交出了长达8000余字的《关于废止高考,创新高校招生制度的建议》。

   “高考以及它所派生的应试教育已经使我国的教育迷失了方向,失去了教育的本性和灵魂;它使我们的儿童失去了天真和幻想,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和能力;它使我们的青年戴上了思维的枷锁,只能对规定知识反复记忆和辨析,扼杀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创造冲动。”

    范谊认为,“我们已经到了必须考虑废除高考的时候,必须从现在开始研究和开发一种能够取代高考的新的高校招生体制。”范谊认为,教育的定位应该从“选拔人”回归到“培养人”上来,要给基础教育“松绑”,培养学生的思想、综合素质,要让他们真正喜欢学习、喜欢学校。

  无奈:这些学生怎么了?

  5月底有网站出现了一段“北京海淀艺术职业学校学生侮辱地理老师”的视频短片。视频中,一名男生冲上讲台摘下年迈老师的帽子,另有学生扔饮料瓶砸中老师,而坐在下面的同学不停地哄笑、打闹。这段视频在国内各大网站广泛流传,引起网友的愤怒谴责,甚至有网站组织万人签名声讨活动。

  一起看似校园内的偶发事件因为公众的情绪化有了“出轨”的危险。正如一位专家所言,视频中几个学生对老师缺乏起码的尊重固然应受到谴责,但网友们的过激行为也不可取,对此事应从多方面找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于几个学生。

  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个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8月,由湖北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金秋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因上述问题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

    而类似这样的“善款尴尬”并不少见:一罹患脑癌的山西女孩在获得15万元网络捐款后,也因私吞了治疗后剩余的10万元捐款而受到社会谴责。重庆一贫困学子在考上研究生后,揣着数万元善款到了北京,却没能完成学业,也未对捐助人进行任何说明就失去联络……

  贫困生的冷漠让很多资助者心寒。在大多数人非常愤慨地谴责他们的同时,也有一些人在问,我们是否真的了解贫困生的精神世界,我们帮助别人是为了得到回报吗?

  就业:144万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不知从何时开始,就业已经成为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主题。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全国高校毕业生有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82万人,毕业生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多的一年。

    到今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人数是351万人,虽然比去年同期增加54万人,但是仍有大约144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文件称,2007年中国就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大学生就业难题。

  3月10日,超过20场招聘会在广州市同时举行。在劳动力市场上,有企业开出2500元月薪招聘农民工,农民工就业形势看好;而在广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2007年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与会企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的月薪只有1500元左右,就业职位也显得“僧多粥少”,还出现多人争一个职位的现象。

  因此,2007年出现公务员报考热就不足为奇。人事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64万人通过审核参加考试,人数创历年之最。

  实际上,在整个2007年的就业领域中,让媒体“哗然”的事情还有很多,诸如搓澡工、殡葬工等职业受到追捧和争抢,大学生应聘前台接待职务等。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