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丏尊:“妈妈的教育”
2007-12-21

    来源:新华网—中国教育报

    夏丏尊(1886-1946),浙江上虞崧厦人,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出版家。     

    文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出版家,夏丏尊先生头上的名号响响当当,可是这位老先生却始终是温润敦厚、谦和内敛的。他没有文凭,却博通古今;他不事张扬,务实地做身边的每件事---教学、育人、出版、翻译。

    在艺术修养和兴趣的培养上,夏丏尊受到了不少大家的影响。他和鲁迅曾同在浙江第一师范教书,过从甚密,思想上、文学上他都受到过鲁迅的影响。

    鲁迅曾以《域外小说集》赠予夏丏尊,使之“眼界为之一片”,从此不断扩大阅读视野,他自称是“受他(鲁迅)启蒙的一个人”。

    文学、戏剧、书法、篆刻、音乐、美术无一不精的李叔同“一言一行,都给我(夏丏尊)以启诱”。他俩共事时期情逾手足,常在一起吟诗唱和,互赠印章。

    夏丏尊十分推崇、尊敬李叔同,评价他:“好比是一尊佛像,背后有光,故能令人敬仰。”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国文修养深厚而日语娴熟,科学、佛典、金石、书法也无一不通。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小说《爱的教育》是夏先生翻译的最成功的一部教育著作,序言中他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他以自己的一生,实践了“爱的教育”的理想。

    作为教育家的20年,丰子恺、柔石、冯雪峰、汪静之、曹聚仁、贾祖璋等都出于他门下;作为编辑出版家的20年,他主持着开明书店的编辑工作,参与着开明书店的经营管理,形成了独特的“开明风”,用出版事业推动着教育的前行。

    象山脚下,六间粉墙黛瓦的房舍,一个小小的院子,名之为“平屋”,这位为人敦厚、不尚空谈的先生认为中小学教育更能影响人的一生。

    故此,他谢绝了大学邀请,在“平屋”中开始了他在春晖中学教习国文的生涯。他精编教材,要求学生作文章要“言之有物,不准讲空话,要老实写”;他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通常当面批改学生习作,循循善诱。

    有同事回忆他执教春晖的情形,“穿一件竹布长衫,略蓄短须,看到学生眯着眼微笑……”可一旦他察觉到学生有什么不当的言行,就会一遍又一遍地念叨,学生们称他为“妈妈的教育”。假日学生出门,他会殷殷地拉着学生叮嘱:“勿吃酒!铜钿少用些!早些回校!”

    他自告奋勇担任舍监,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都不加责罚,只是一遍又一遍地苦口婆心的劝导,直至学生心悦诚服,真心悔过。几年之后,他高兴地看到,“几乎可以无为卧治了”。他不改教育家本色,将教育与出版活动进行深入、有机、成功的结合,并在出版中拓展出新的教育思想。

    夏丏尊为开明书店确立了以青少年读物为重点的出版方向,为青少年提供课内课外的精神食粮。出版《中学生》,“替中学生诸君补校课的不足;供给多方的趣味与知识;指导前途;解答疑问;”正可看成是一个教育家教育活动的延续,也成就了其学生曹聚仁所说的“名山事业”。

    弘一法师曾有诗曰:“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这是对夏先生人格的最好评价。

    然而,生在那个特殊年代,作为一个有救国理想和教育信念的人,夏先生更无愧于马叙伦为其题的铭文:“岳岳其德,熏然慈仁。望之无畏,就而自亲。思通百氏,焕若泉新。文心有获,岂惟去陈。志屏绅冕,教瘁其身。教惟以爱,众归如春。”(■孙雨田)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