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东方早报
为还十年前的“普九”欠款,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教育局向辖区内的10多所中小学的每个学生借款300元还债。(12月10日《东方今报》)
根据记者的采访得知,这种做法已经延续了十年。起因是1996年,为使梁园区通过“普九”检查验收,教育部们向城区中小学在校生借款800多万元,给几所中小学建教学楼,顺利通过了“普九”验收。从那以后,当地教育局就采取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不断地向学生借款。
从报道看,这个地区的教育局领导采取的方式,还颇“文明”———遵循“自愿原则”向学生借款,而且家庭特困学生“免于借款”;如果“不文明”,那就演变为各种名目的“乱收费”了。
这一消息,让我对刚刚推行的义务教育全免费、农村学生全免教科书等教育新政策,生出忧虑。
根据规定,义务教育全免费之后的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而在目前的经费体系中,地方财政占大头。如果地方财政无法补足全免费之后的缺额,那么义务教育的质量,以及能否实行真正意义的免费教育,不免值得怀疑。
而各地不均衡的财务状况,以及长期以来由于各级财政投入不足造成的欠债问题,使义务教育经费缺口成为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全国农村“普九”欠债高达500多亿元。债务形式主要是施工队垫款、银行贷款以及向教师和社会借款等。
另外,全国中小学还有相当数量的D级危房。全国人大的一份报告指出,“普九”欠债和学校危房问题如长期不解决,会影响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实施效果,建议国务院统筹规划,及早安排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诸多事实表明,我国全免费义务教育能否落实到位,取决于中央和地方政府能否以务实的态度重视过去义务教育的欠债问题,并切实保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
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加强中央政府以及省一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增加中央政府以及省一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份额,十分必要。
否则,类似商丘市梁园区教育局这种借贷现象恐怕难以避免。(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