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慧聪网—宁夏网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同时又提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自治区政府今年实施教育均衡计划,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和“完善助学体系”两件实事,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好的教育,让更多的人享受发展成果,逐渐实现教育公平。
矿区学生下山进城读书
读高中的马燕芳一踏入石嘴山市光明中学的校园就喜欢上了这个新学校。“新教室、新宿舍、新食堂、橡胶操场,这里的学习环境和配套设施比山上的学校好多了!”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石嘴山市将采煤矿区就读初中、高中的学生全部“转校”到教学条件和办学设施优质的石嘴山市第七中学和石嘴山市光明中学。马燕芳就是今年从矿区转到新学校的1400余名学生之一。
由于原煤多集中在大山上,随着对原煤的开采,一些企业为了解决职工子女上学的问题,开办了学校。石嘴山市的石炭井、白芨沟、乌兰矿等矿山区建立了4所学校。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企业效益的变化,一些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已经明显落后了。
“以前的学校只有一间有30台电脑的电脑室,但是我们班级却有40名学生,每次上电脑课只得让10名学生轮换‘缺课’。”马燕芳说。
而过去在白芨沟中学上学的刘成也深有同感。“我家在山下,每次上学都要爬一大段山路。由于没有老师愿意到山上任教,如果遇到临时调课就没有老师上课了。”
为了整合教育资源,该市将过去企业办的学校、矿区学校等进行整合,组建成了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的新学校。针对山上搬迁下来的学生中贫困生比较多的实际情况,自治区政府给每位住宿的学生每年补助280元的生活补助,石嘴山市政府又给每个学生每天补贴一元钱的生活费。
自治区政府承诺的“改善办学条件”,其中“启动宁夏育才学校二期建设,建成平罗高级中学、泾源三中、固原回中”已践诺,各项工作如期完成。“企业移交学校危旧校舍”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
农村寄宿生: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12月9日,飘飘洒洒的大雪笼罩着海原大地,在这个滴水成冰的天气里,连麻雀都蜷缩在窝里很少外出觅食。
走进海原县红羊中学学生宿舍,热气迎面扑来。大火炉子里的火苗旺旺地燃烧着,炉筒子热得烫手。大通铺上拥挤而整洁地叠放着两层被子,厚厚的军用新被子压在单薄的各色旧被子上面。寄宿生姜雯说:“上面的新被子是政府发的,下面的旧被子是原先从家里带来的,有了新被子就把旧被子当作褥子用了。”
然而,这个学生宿舍曾让海原县长马新民潸然泪下。
入冬以来,马新民调研农村寄宿学生生活条件时发现,该县有近5000名农村寄宿学生家庭贫困,被褥单薄、破旧。1942个教学班冬季取暖设备简陋,炉具大多为上世纪80年代破旧的小方炉,散热慢。部分学生还住着大通铺。
11月13日,马新民主持召开县长办公会议,决定筹资购买5000条被子、800吨煤炭、758套新炉具让寄宿学生过一个暖冬。另外,还采购了一部分上下铺的钢床更换部分大通铺木板床。
给农村寄宿学生发送新棉被的首发式在红羊中学举行,领到新被子的孩子们欢呼雀跃,马新民却悄悄地哭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深爱着这片土地。”县长为孩子们苦寒求学生活而泣。
在海原县政府的感召下,中卫一些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捐赠1000条被子,各农村学校还为寄宿生配置了床单和枕巾。至此,海原所有农村学生人手一条新被子,这冬天,农村寄宿学生不再是蜷缩在被窝里瑟瑟发抖的小鸟。
幸福写在姜雯的脸上,她说:“现在上学不收学杂费和书本费,政府还给我们被子、床单、枕巾,好像不是父母在供帮我们念书,而是政府在供帮我们。现在啥都好了,就是一张床睡两个人太挤,翻个身都不容易,啥时能一个人睡一张床就更好了。”
“改造部分农村中学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是自治区政府承诺“改善办学条件”实事中的一项,截至目前,自治区政府已争取中央专项资金2857万元,农村初中学校等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将改善8000名学生宿舍和生活条件。
职中学生带“工资”上学
从今年秋季开始,宁夏在中等职业中学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一、二年级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困难学生,每年得到了1500元的资助,连续资助两年,共3000元。宁夏为此安排资金3237万元,享受人数43160人。
在海原县职业中学高二(1)班学生陈永芳看来,职中学生是在带着“工资”上学。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在校时间10个月,1500元助学金分摊给每个月是150元。她每天早餐是白开水泡馍,不用花钱,午餐和早餐有3元钱就够了,这样每月的伙食费有90元就够了,剩下钱就可以买些学习用品和资料,自己的读书生活从此不再拮据了。
今年宁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需资金一亿多元。西部地区国家助学金,中央和地方资金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