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学生岂能“放羊”
2007-11-24
大学生活“前三年紧张,最后一年‘放羊’”,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绝大多数高校都把本科生的课程安排在前三年完成,四年级的任务只剩写一篇毕业论文了。学校对四年级大学生教育的重心,是外出注意安全,“别出事”,确保按时毕业;许多教师对毕业论文之外的事情几乎是一概不管不问。
 
进入大四的学生,大致分化成为三类群体:一类是被保送继续读研究生,他们没有就业和升学的压力,可以轻松悠闲地生活;一类是没获得保研资格仍想读研的学生,夜以继日地准备考研的同时,还要惦记着找工作;另一类是不想考研的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几乎把全部精力投放到找工作上。大四学生的生活状态差别如此之大,而学校却很少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这对提高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极为不利。
 
按大学教育的一般规律,本科四年学制,前三年以专业知识为重心,属于“积”的阶段,而大四当属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学生以知识创新为表征的“发”的阶段。当下我国高等教育恰在这个阶段缺少必要的作为。大学应当制定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大学本科四年级学生的分类管理与指导。
 
过去,大学四年级有社会实践课。由学校出资组织统一的社会实践,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效果不错。但近年来由于在校生规模扩大,学校办学经费紧张,这些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的“规定动作”大都被搁浅了。
 
西方大学本科四年级有研讨班(seminar)制度。由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或专项社会调查,作为必修课程之一,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有效。但我国高校还没有建立这种制度,加之没有相应的分类指导制度,便形成了当前大四学生的“放羊”状态。这显然对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学校的教育管理、教师的敬业精神以及学生的学习目标与热情。
 
为确保本科教育质量,当务之急是在如下三种制度中选定一种或二种,认真落实。第一种是恢复大学生四年级的社会实习制度。恢复这种制度的关键是实习经费要够用、要落实。第二种是学习西方高校的办法,建立大学生四年级的研讨班制度。建立这种制度的关键是经费到位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第三种是建立分类指导制度,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建立这种制度的关键是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除了经费外,还要求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让大四真正成为学生锻炼和提高创新能力的时期。
 
来源:人民日报
 
 
 
 
延伸阅读:
 
一名大四学生的困惑:我们的教室为何空荡荡?(图)
 


    眼下,大学四年级有课的已经不多了。即便有课的班级,坚持上课的同学也是屈指可数。图为11月20日上午,在北京某重点高校机械系的一个大四课堂上,本应有30多人上课的班级,只有几个同学来听课。尽管如此,任课老师的情绪并未受影响,仍然很仔细地准备多媒体教案,课也讲得很认真。胡 畔摄
 
人民日报《科教周刊》编辑:
 
  我是北京某高校的一名大学四年级学生。很幸运,今年9月底我被保送到本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可以暂时逃避找工作的压力和考研的辛苦。但现在却有另外一个问题困扰着我:我和我周围的同学一样,在大学前三年已把课程修满,大四一年基本处于不用上课的状态,所以感觉到浪费了学校资源和宝贵的时间。
 
  说真的,不是我们不愿选课,而是我们大四的课程设置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尴尬。首先是学校考虑到大四学生要找工作、考研等实际情况,一般会将专业必修课集中安排在前三年。从大一到大三,很多同学每个学期都要选三四十个学分,每天奔波于各个教室。很多时候都来不及消化老师的讲课内容,而在大四却面临着无课可上的窘况。
 
  即便在大四选了课,真正去上的同学也不多。我所在的是一个每届学生200多人的大系,现在选一门课的只有20多人,而每次真正来上课的只有10人左右。与前几年大家都在教室占位子、抢位子的情况相比,十来个同学稀稀拉拉地占据着一间有五六十座位的教室,“都快赶上博士生的待遇了”。
 
  我们大四的课在教学上也呈现出比较混乱的状态。学校一般都会在大四安排实习,课程缺乏连续性。加上一些同学上课带有随意性,有的老师就干脆表示不愿意给我们大四开课。有时还会因为实习冲突和时间安排等原因,经常出现老师来上课而没有学生、或者学生到了而老师没来的状况,于是本该上课的课堂就临时变成了自习教室。
 
  与空旷的教室相对应,我们大四的宿舍也往往门庭冷落。一间六七个人的宿舍,有两三个人“留守”就算不错了,剩下一个人“独守空房”的情况也不鲜见。不少考研的、找工作的同学都把宿舍当作“旅馆”,有时一个宿舍的同学几个星期都难得见上一面。
 
  像我这样的保研一族,恐怕算是上课出勤率最高的了。而我那些忙着考研的同学,大都是偶尔才在课堂上出现。他们说,现在处于考研冲刺阶段,与其听一些和考研没有关系的课,还不如用上课的时间多背背单词和政治呢!
 
  最焦虑的要数那些忙于找工作的同学了。进入10月后,用人单位开始陆续发布招聘信息。找工作的同学每天早出晚归,奔波于形形色色的宣讲会、招聘会,网申、网投,参加一轮又一轮的面试、笔试,在学校里都很难看到他们的身影,更不要说在课堂上了。
 
  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对大四怀着一种很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我们需要一段从学校到社会的缓冲和过渡时期,另一方面我们又不知道怎样在考研、找工作和大四的课业之间找到平衡点。我们知道,国外有些大学本科也只有三年,那么,如果我们三年内修完学校规定的学分,是不是就可以提早毕业呢?如果像我这样大四基本没课,是不是就可以不用交纳与前三年一样多的学费呢?如果要保证学习效果,课程设置是否可以不像现在这样“前紧后松”呢?如果想在大四仍然好好学习,学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证这一年的教学质量呢?我们面对这些困惑,盼望得到圆满的解答。
 
 
  北京某高校大四学生:王 洁
  2007年11月18日
 
大四课堂素描:教室冷清人影稀 放不放假没区别
 
北京某高校:教室冷清人影稀

  时 间:11月16日,星期五,上午8时45分

地 点:北京某高校第六教学楼6A305

  这里是北京某高校电机系大四教室。第一小节课刚下,只见3名同学背起书包往外走。其中一名同学说:“这课上得太无聊了,还不如回去自己看书呢。”“这样做不怕老师看见然后点名吗?”“今天还好,才有一半的人没来。有时候人来得太少了,老师才会点名。”他不紧不慢地说。

  留下来听课的17个人中,有两名同学在玩电脑游戏,还吸引了旁边两名同学“观战”。课堂上有两名同学在背单词,还有两名同学在自己的电脑上看PPT自学。算下来,整个课堂上“认真”听课的不到10人。一直在认真听课的小郭同学在课后说:“大四只有两门必修课,一下子清闲了很多。平时来上课的人本来就不多,班里那些忙着找工作的平时很少出现,都忙着跑宣讲会呢。”至于其他同学,要么在忙着办理出国的各项手续,要么已经保研,在宿舍过着逍遥生活。(胡 畔)

  南京某高校:“放不放假没区别”

  11月15日,南京某大学一个文科系的例行年级大会上,辅导员通告了一件事:为了弥补学生们暑假实习所花的时间,院里将于12月15日提前放寒假。台下一片唏嘘。“反正本学期已经没课了,放不放假有什么区别?”学生小韩说。

  当然,像这样大四没有课的院系毕竟不多,一般的院系大四都安排了一到两门必修课。

  该校国际商学院经济系大四学生小古说:“上一次去上课应该是一个月前的事啦,我忙着找工作,根本顾不上去上课。”而坚持上课的小吴则说,本应有40多人上的证券投资课,往往只有十来个人。保研的同学有的在公司兼职,找到工作的同学实习去了,还没找到工作的忙着参加笔试、面试,要考研的则全力以赴复习应考科目。

  在这所高校,像天文、物理、数学等基础学科系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出勤率。“和大学前三年没什么区别”,天文系已经保研的小陈说,不少像他这样保研的学生,不仅坚持上本年级的课,有些同学甚至开始跟研究生一起上课了。(李建平)

  西安某高校:学生选课有“讲究”

  崔博是西安某高校的一名大四学生。11月19日下午4点多,记者在校园见到他时,他刚从教学楼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本公务员考试辅导用书。

  “准备考公务员?”

  “是的。不过现在考公务员竞争太激烈,希望不大。”

  “上课的同学多吗?”

  “不多。刚才的课是3个班一起上,大约五六十个人吧,来的不到一半。”

  “那些没去上课的同学都在干什么呢?”

  “绝大多数同学都在准备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还有的就是习惯性逃课,在宿舍里睡觉、玩电脑。”

  “那你为什么去上课?”

  “老师课讲得好。”

  “现在同学们上课是不是都是有选择的?”

  “是的。”

  给崔博他们上新闻学概论、新闻法规等课程的孙老师说:“大四学生选课有讲究,不少带有功利性。我的课到课率还可以,至少有50%,那是因为学生们猜测,我可能是考研专业课命题老师之一。”(杨 彦)

  武汉某高校:毕业旅行“好时节”

  这学期,武汉某高校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大四只有《电视作品赏析》和《毕业论文写作》两门专业课。前者32课时上6周、两个学分,后者16课时上4周、一个学分。课表刚在校园网上公布出来的时候,就听不少同学说,还不如干脆把大四的课移到前三年上完多省事啊。

  10月中旬,课程结束,大家就彻底进入“放羊”状态。一个保研的同学报考了日语一级,另一些同学则边找工作边学驾驶,有的还准备用一部分时间进行毕业旅行……

  当然,像新闻专业这么早结束课程的并不多。许多工科班级这学期还有好几门课要上。不过,听课的大多是保研的同学,100多人的大教室,往往只是前几排稀稀拉拉坐着十几个听课的。而那些准备考研的正忙着复习,要找工作的则忙着跑招聘会,想出国的也要为12月份的黄金期而努力,谁还有心思去学习大四的课程呢?(苏 玲)

来源:人民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