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网—工人日报
据媒体报道,近日一项调查显示,32.3%的大学生表示,上大学是为了“改善父母生活,孝敬父母”,38.5%的人认为上大学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好好过日子”,18.4%的大学生是为了“实现自己在学术领域的理想”,此外还有10.8%的大学生是为了遵从“父母的命令”。
这份名为《关于大学生感恩亲情缺失的调查报告》认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懂得感恩父母的,他们在以实际行动表达着对父母的爱。
大学生感恩现状及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牵动社会的心弦。最近发生的典型“感恩事件”发人深思———“给父母磕一个头”: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提议学生回家过年时给父母磕一个头,以表感恩之情。作业刚刚布置,便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感恩事件”的频现,一方面引发对大学生感恩现状和感恩教育现状的思考,另一方面引发对感恩价值、感恩内涵的重新认识。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说:“感恩的含义很深。感,是感受、感动、感悟,要让孩子有自发的情感与激情参与这样的道德行为。恩,是对承担责任的积极回应。感恩,就应该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放弃是为了更多的享受。”
大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资助者、感恩社会,应该以什么样的感恩形式才能达到感恩的目的、实现感恩的价值?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原则。这是值得欣喜的事情,大学生对“感恩”理解上的突破:绝大多数人是把孝敬父母落实在了刻苦学习、掌握知识的实际行动上。
让感恩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新动力。“给父母磕一个头”或经常给家里写信等,只是感恩父母的一种形式,一定程度上讲是“低级”形式,低级在只能用古时的礼仪来表达现代人的感恩之情,低级在形式上的感恩与发自内心的感恩尚有很大的差距;而报一颗感恩的心来努力学习,用成长、成人、成才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无疑是高级感恩形式。
诚然,感恩不必拘泥于形式。但如果感恩教育能够导向大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将是两赢之举:一可以让大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掌握感恩的真谛;二可以营造良好的学风,为培养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学习的动机很多、动力也很多,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引导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增添大学生学习动力也是高校教育改进与改革的体现。
以感恩教育为切入口,以感恩父母为切入口,进而让大学生明白健康成长与成才既是父母的愿望,是对父母感恩的最好的回报,更是社会未来建设的使命,一份神圣的责任,也是对社会感恩的最好回报。
这才是当代感恩与感恩教育的价值所在、内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