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170万奔驰上学是对现代教育的刺伤
2007-11-20

来源:新华网—浙江在线

开170万奔驰上学是对现代教育的刺伤

《新商报》20日消息:大连一位女大学生是价值170万奔驰车的车主,由于是走读,她每天开着这辆车上学。老师在接受访问时则表示开车上学的人数越来越多,所以并不稀奇。

    尽管车是父母的,尽管自己上学代步是必须的,但能用的这么“心安理得”,想必并不只是少不更事,有家长的宠爱和依赖才是她能够如此享乐
的基础。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都是在“再穷不能穷孩子“的娇宠中长大的,虽说并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对孩子生活和学习所需家长们总会是毫不吝啬。

    由此,孩子常会不顾家庭的收入和父母的心理感受,一味追求生活的奢侈和享乐,把高消费当成极有脸面的时髦和潇洒。

    家长们之所以如此的给予全力支持,一是担心在升学压力和课业负担都很沉重的情况下,孩子没有时间料理自己的生活,伤害了身体和健康,二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迫使他们把培养子女当作自己最大的甚至唯一的生活目标,直至成为子女的附庸。

    我相信,无私的爱如果过于沉重,也可能变成钳制孩子成长的美丽的枷锁。

    浮躁、功利化的社会现实,放大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和享受情结。应该说,现在的大学校园早已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了。

    大学生正潜移默化地被社会风气熏染,并早早具有了“社会化”心态,比如个别同学因为送了两条烟而入了党,比如因为送了礼,家境不错的同学却拿到了助学金。

    这些现象都促使学生将钻营、讨好上级、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等社会不正之风视为正常,再加上对日后求职的畏难情绪,依据家庭条件和社会关系,拥有非凡的高档生活享乐,就成了大学生们对自己生活能力不佳,消极对待别人眼光的一种回避。

    自己辛苦而乐于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逸舒适的成长和学习环境,作为人之父母都能理解,但要有度,因为过分的呵护和无原则的娇纵,则很可能会扩大孩子享乐心理的畸形发展。

    事实上,师生们并不以奔弛车代步上学现象为稀奇,本身就说明有越来越多的“现代贵族”、正以远离社会实践和最起码的生活技能而日益成为学生生活的常态。

    一定意义上讲,这种“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化,不但破坏了青年学生原有的天真与幻想,也部分加重了金钱物质对现代教育基础的一种的颠覆和冲击,不得不说,我对此有种深深的被刺伤感。(作 者:郭绍俊)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