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万来哈务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
2007-11-05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

制定平等政策 六万来哈务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

 哈尔滨市南岗区海城小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民工子女,为了让孩子们能够读到更丰富的书籍,学校在教学楼内装饰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成立了“竹林书屋”,摆放了最新的课外读物,让孩子们在课间时阅读。(鲁 明 摄)

    黑龙江新闻网讯 以公办中小学为主渠道,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截至目前,外来务工子女6万人在哈尔滨市公办校享受义务教育。

  为了学习贯彻十七大的精神,哈尔滨市教育局把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当作重点工作来抓,把关注弱势群体,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哈市就在全国率先以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保证有就学需求的在哈市务工的外来人员适龄子女都能在公办学校与城市孩子平等的接受义务教育。

  据了解,哈市城区现有412所中小学,其中,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有331所,占学校总数的80%以上,在哈市城区中小学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近6万人,平均每个年级6000余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0%。

  哈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处长于亚基说,哈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籍管理与本市常住人口子女学籍管理采取一样的办法进行。

    考虑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居住带有流动性的特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随时可能转出或回原居住地就学,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籍采取分开计算和统一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转入转出由学校、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两级管理办法。农民工子女办理转学、入学手续禁止收取任何费用。

    目前,哈市每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有一份正式学籍,并纳入到各校常规管理和报表中。他们实际上已成为哈市学校中的正式学生,这对于他们的发展和继续受教育都是十分重要的。

    于亚基说,2004年起,哈市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一律免收小学每生每学期230元,初中每生每学期300元的借读费,合计每学期就为农民工子女免借读费近千万元。

    此外,还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就学。参照解决本市常住人口贫困生就学的办法,给予接收农民工子女较多的学校补助和鼓励社会捐助等方式进行资助。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少数贫困学生,给予缓交或免交杂费的照顾。

    今年,哈市又对6000名经济特别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在免收借读费的同时还给予助学金,相当于免收杂费。小学2000名每人220元,初中4000名每人260元,合计1480000元。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哈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分班、评优、入队、入团、选班干与本市常住人口子女学生没有任何不同的地方,没有歧视和不平等的待遇。

    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学校还努力做好学生学业的衔接工作,对学业有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加强辅导,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据悉, 2003年后,哈市又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升学制定了优惠政策,允许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升入哈市职高和普高和省重点高中的民办公助校,这一项政策的制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空间,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保障和权利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