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上学的,一个都不能少
三年前,位于南岗区红旗满族乡旭光村的第98中学是一所“以“破”出名的乡镇中学,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到这里来上学,把孩子送到平房区、双城市的一些中学去,为此他们要在那里租房子陪读还要花上一笔不菲的择校费。
2005年,第98中学经改造,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宽敞的走廊、明亮的教室、崭新的桌椅,可学生寥寥无几。校长李延红拿着仅仅79名新生报到的名单,给所有老师下军令状“让辖区内所有新生都到学校报到,一个都不能少”,李校长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带着所有老师开始漫长的家访路,在这条路上,他们风雨无阻。由于学生家比较分散,村与村之间的距离较远,最远的村屯离学校要20多里路,乡镇交通不便,遇上雨天,土道更是寸步难行,但是没有一名老师退缩。
据李校长介绍,整个假期,老师们走访了100多个学生家庭。看到老师登门家访,大部分家长在惊奇之余还有感动,老师的到来使不少家长意识到,学校在改变、老师在改变,第98中学已旧貌换新颜。正在为孩子联系其他学校的家长们改注意,相信有这么一批敬岗爱业的老师,孩子一定会得到良好的教育。
经过老师们不懈的努力,新生报到人数增长到135名,这个数字是老师们用40天的时间换来的。这两年,老师们养成家访的习惯,新生报到前一定要家访,对那些贫困家庭、单亲家庭、学习成绩不稳定和心理波动较大的学生也要进行家访。
74个星期,70多次家访
在第98中学“校园之星”展板上,有一名“体育之星”,他是4年3班的学生王政委,如果不是班主任关淑娟一次次的家访,王政委也许在浴池打工、也许成了街头霸王。
李校长说,王政委的身世曲折,一次意外事故夺去了父亲的生命,母亲从此远走他乡,只是偶尔给儿子寄回生活费,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着王政委。母亲走后,王政委缺少家庭的温暖,他成了班级里的“小老大”,上课捣乱,带头打架闹事,班主任老师找校长谈话,请求学校把王政委转到其他班级。班主任关淑娟收下了他。
王政委加入新班级的第一个周末,关老师就到王政委家家访。王政委家只有一亩包米地,爷爷奶奶只会种地,不懂教育,王政委除了玩再也无事可做。回到学校后,关老师找到王政委闹事的“症结”———不被关心,不被重视。关老师利用王政委的号召力协助她管理班级,果然,关老师的“委以重任”使王政委不再自卑,他成了关老师的得力助手。
一次,王政委因买不起一顿饭而离家出走,关老师找遍了整个旭东村,最后在一家浴池里找到了正在打工的王政委。他说,上学花钱会给家里增添负担,他要退学打工养活爷爷奶奶。听到这话,关老师一阵心酸,她说:“你这一走,快把爷爷奶奶急病了。一顿饭钱就把你打败了吗?饭钱我替你交,学校也研究决定减免你的部分学费,我们都希望你能回来上学。”
每个学期,关老师都会对王政委家访5次,而班里近40名同学的家,她几乎轻车熟路。据统计,两年来,关老师家访70多次,劝回辍学或意向转学的学生近10人。
进家门,找“病根”,治心病
当2年4班班主任迟晓波来到学生李宏宇的家,与学生的母亲交谈后,她找到了李宏宇性格暴躁的原因。据迟老师介绍,李宏宇的脾气异常暴躁,上课无端发脾气、骂同学,易怒让他不能保证正常的学习生活,更不能接受老师批评。
通过家访,迟晓波了解到,李宏宇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种地,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在家里,母亲从来没有表扬过李宏宇,孩子稍有差错,她只会一味地批评、指责。李宏宇认为,在母亲心中,他没有优点只有缺点,他自卑、自责,最终导致心理的不健康。在一次月考前,李宏宇企图以喝农药的方式结束生命,他的理由是“活着没有意思,除了学习就是考试”。根据李宏宇的表现,迟老师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医生诊断李宏宇有心理疾病,需要药物和精神治疗。这时,家长才意识到孩子种种异常行为都是病态的表现,他们为孩子做的太少了。
在第98中学,像关淑娟、迟晓波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家访后,择校的学生回来了,退学的学生返校了,学生回流让学校变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来源:哈尔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