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慧聪网—重庆商报
10月22日,青州市莲花盆初中校长室里,有一摞循环使用的教科书。记者翻开一册初中二年级历史教材,封底的内页顶部,写着几行小字:“第一位使用者:李玲;第二位使用者:王艳;第三位使用者:吕云萍”。
这一摞使用了3年的历史、地理、生物等教材,看上去有九成新,封面洁净,每一册上都有固定编号,封面上加盖“政府提供,免费使用,注意保护,用后交回”的专用印章。这所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里,都设立了循环使用教科书专用书橱,负责人的名字赫然在目。
一个学校6300多册教科书循环用
2004年春,我省的青州市和东明、临沭两县被列为全国首批教科书循环使用试点县市,莲花盆初中又成为青州市的两个试点学校之一。
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学校积累了一套回收办法、管理制度、使用方案。校长史云志介绍,政府拨款30万元为试点学校购买教科书和书橱等设施,通过政府免费提供、学校低价回收和学生捐赠三条途径,目前循环使用的教科书达到6300多册。
语文、数学、外语、理化课本使用频率高,循环起来有难度,还是使用新教材;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口语、健康教育、劳技、信息技术、历史、思想政治、生物、地理等教材则循环使用。
不仅仅是减轻学生负担
当初青州市选择莲花盆初中作为试点学校,一个重要原因是该校地处山区,贫困学生相对较多。
负责这项工作的青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王效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实行一费制后,初一年级书费一年为180元,教科书循环使用后,一个学生一学年能省下90多元。“数目虽不大,但对山区贫困家庭来说,既可解燃眉之急,又可鼓励和吸引失学学生重返课堂。”
据介绍,目前青州市全部山区农村学校都已实行教材循环使用,一年少订教科书90万册,节约资金405万元,10万中小学生中估计有近4万学生受益。
“不仅仅是节约了400多万元钱,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育人上,提升了学生素质教育水平。”青州市教育局局长赵荣贵说,中小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从爱书护书当中,能更好地养成勤俭节约的品德,学会与他人友好共处,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
莲花盆初中初二(1)班学生王君燕告诉记者,她现在养成了记笔记和做卡片的习惯,在书上写写画画都是用铅笔,学期结束再用橡皮擦去,她要给下一级同学留下完好清洁的课本。
“拦路虎”还有不少
“教科书循环使用算是刚刚破题。”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的王忠民说。记者了解到,潍坊市已在全市239处学校铺开教科书循环使用,循环书总数达65万册,但有的地方还没有纳入日程。
观念上的冲击首当其冲。“再苦,几十块书钱也拿得出。”不少家长和有关部门还没有从节约资源这个高度来认识教科书循环使用。有的家长甚至另买一套教材让孩子用。
有关人士分析,教科书循环使用,出版、发行单位也有一定阻力。在义务教育阶段,按全国每年在校学生2.2亿、一个学生每年用15册书计算,30多亿册教材及教辅书籍的出版利润不难计算出来。而教材教辅书籍的利润,是出版行业平均利润的5倍左右。还有发行、印刷、造纸等方面也有利益在其中。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位资深主编则表示,教学大纲一般两三年变一次,有的科目甚至一年一变,教材难于循环使用。
另外,现有教学方式也有不合教科书循环使用之处。目前教科书“书”“本”不分,有一定篇幅供学生作练习题用,学生也习惯于在书上圈画批注。有的家长说,课本没有了,你让孩子拿什么复习呢?为解决这一问题,青州市出资购买教科书在学校建起借阅室,方便学生复习借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