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商报
300家企业提供1万多个岗位
本报讯(记 者 刘春燕 通讯员 徐雄飞 杨伶俐) 又到一年求职时。昨日,首场2007年“百企万岗促和谐”优秀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大型公益招聘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体育馆举行,5万余名大学毕业生前往应聘。
本次招聘会由共青团湖北省委、中国研究生人才网等单位联合举办,省委常委吴永文出席并观摩了招聘会现场。
300多家企业供岗1万多
据统计,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东风汽车公司、中铁大桥集团、中建三局、中粮集团、新奥集团、江西福田等3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加了招聘会,涉及IT、电子技术、冶金、汽车、机械、石油化工、生物工程、教育、餐饮、服装、房地产、建筑、金融、广告、旅游、物流、保险等众多行业领域,提供工作岗位11121个。仅武钢、东风两家大型企业就分别提供了500个岗位。
5万大学生前来“赶集”
来自省内外50多所高校的5万余名大学毕业生闻讯赶来,在阴雨天气的笼罩下投入应聘大军中。招聘现场,组织方提供了法律维权、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专家服务,并向毕业生们免费发放了5000册由团省委、省学联组织编写的《湖北大学生求职创业指南》。
公益招聘会将向全省铺开
团省委负责人介绍,以本次招聘会为标志,“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月”全面启动,接下来将有一系列帮扶大学生就业的活动进行:11月23至24日,在中国光谷武汉科技会展中心举办第二场公益招聘会,同时,在省内的两个副中心城市宜昌、襄樊以及其他武汉城市圈所在城市相应举办面向大学生的专场招聘会。
在“服务月”活动中,将邀请党政领导、知名人士、杰出人物在全省各高校,为大学生重点做40场“携手动感、共享成长”校园励志报告会;启动湖北省第五届动感地带“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并联合劳动部门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SYB培训”,提供小额贷款、技术支持等服务;实施“经济困难毕业生帮扶计划”,广泛动员青年企业家、青年文明号集体挖掘本单位用人岗位,为经济困难大学生、身体残疾、女大学生等有求职困难的毕业生提供帮扶。
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向团省委捐赠100万“湖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基金”,进一步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
现场>>>
4万张门票发放一空 武警现场维持秩序
昨日中午11时,体育馆里面人流如织,外面更是人声鼎沸。记者环绕一圈发现,招聘会进场处、体育馆通道口以及学校大门口,分别聚集了三大群等待求职的毕业生,而大量志愿者和武警正用铁栏挡住他们的脚步。
负责组织志愿者的一名女老师告诉记者,馆内最多只能容纳2万人,现在现场有接近5万人,只能采取出一拨进一拨的方式,才能保证求职现场的秩序。
“前期3万5千张门票已经通过各高校团委发到经济困难的学生手中了,今天现场又发了5千张,目前看来,来求职的学生远远超出了这个数字。”
一位名叫王嘉的志愿者说,他早上7点冒雨上岗,就发现已经有一百多人进入体育馆,而此时距离招聘单位入场还有整整一个小时。
等待入场的学生大军显然有些急躁。一名从青山武汉科技大学赶来的男生说,他六点钟就起床了,到现场才发现自己还是比别人晚了,“只有来到现场才能感到竞争是多么激烈、压力有多大。”
支招>>>
在昨日的招聘会上,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马黎静向本报记者总结了大学生求职的四种技巧。
其一是专业对口。特别针对武钢、东风这样的大型国企,无论技术性工种还是管理类岗位,都对专业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如果专业不对口,尽量不要投简历,以免浪费求职者和招聘方的时间。
其二,社会实践经验和个人综合素质很重要,应该在简历及以后的面试中得以充分体现。
其三,面试环节应做足准备,力求展示自己优于别人的一面,特别是良好的协调能力、团队精神,会让招聘方觉得你可以很快融入企业并发挥作用。
最后,重视面试过后的专业测试,进考场前一天晚上最好将所学精华温习一遍。
人物>>>
硕士生李军:以实习当跳板
昨天,在体育馆拥挤的求职者当中,一个一瘸一拐的身影闯入记者视线,他是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二年级学生李军,马上就面临着毕业。
这个27岁的湖南小伙子,挎着书包转悠了数家单位的展台,却没问一句话,更没投出一份简历。最后,在武汉和创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的展台前停下。李军站在一边没说话,而是旁听用人单位与其他求职者之间的交流。
“你们这里要实习生吗?”看见其他的求职者相继离开,李军小声问道。“实习?你是大几的学生?”负责招聘的和创公司总建筑师陈剑霄,一脸疑惑地反问。
李军开始自我介绍。他说,自己是华中科技大学园艺设计方向的硕士生。本科毕业后,曾在广西一家设计院工作过三年,后来又选择停薪留职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明年6月份毕业。
“既然马上要毕业,干嘛还要实习呢?”面对眼前这位深藏不露的大学生,陈剑霄显得更加困惑。李军从书包里拿出一份个人作品集,一边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边解释说,“我的专业主要是面向城市园艺设计,对建筑设计了解不多,实习目的在于学习。”
看见眼前的这位年轻人这么诚恳,陈剑霄爽快地答应了:“你下个月到我们公司来实习吧,但要从最基本的学起。”
留下简历,李军转身离开了展台。这时,记者追了上去问他“实习真的只是为了学习吗?”李军笑着回答说:“除了学习,我也想给自己今后找工作攒点资本,挣点路费。”
观察>>>
大学生薪金期望值增加 本硕差距缩小
5万毕业生赶场今年首次大型招聘会,面对人潮汹涌的就职大军,作为本次招聘会的主办单位之一,中国研究生人才网的负责人、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郭金来说,他估计,2008年湖北将迎来30万名左右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与去年人数差距不大。“尽管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从现场反馈的信息来看,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一年更比一年好。”
郭金来分析说,昨天招聘会现场,提供的1万多个岗位当中,文科生与理科生的岗位需求比例大约在3 :7。相对而言,文科生就业更难一些。从招聘现场的职业测评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心态明显好转,找工作显得更务实,更理性,不再盲目求好。
“从大学生们的薪金期望值来看,本科生薪金期望值有所提高,从原来的1200元左右增至1500元左右,有的专业甚至达到2000元,与硕士生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郭金来说,原因在于,本科生与硕士生的专业素质差距不大,不像博士生,这使得用人单位,不但注重学历,更重视学历和能力的匹配。此外,这不排除与目前的物价上涨有关。
郭金来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需要各方努力,特别是政府和媒体的参与,来积极引导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良好氛围。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要形成梯度和层次,要适应社会的需求,不能闭门造车。
稿件采写 本报记者 姚德春 刘春燕 通讯员 徐雄飞 杨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