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谁该去读《大学生忏悔录》?
2007-10-28

 

 
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0月27日 18:57 
 
奚旭初

  武汉几个大学教师编著出版了一本《当代大学生忏悔录》,书中收集了武汉高校30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真实忏悔记录,包括厌学、逃课、沉迷网络游戏、酗酒、斗殴、盗窃等,最终有的走向了犯罪的道路。编著者表示,大学生的忏悔比起高校制定的条条框框更有说服力,更易教育和警醒学生。(10月27日新京报)

 
  忏悔录“字字血、声声泪”,让失足沉沦者的现身说法为更多大学生敲响警钟,确实具有震撼力。然而除了大学生们应当读一读这本《当代大学生忏悔录》,我们的各级学校同样也该读一读。走向犯罪道路的大学生,不仅没有成才,而且没有成人,他们是人生道路上的失败者。但是他们的走上歧途,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暴露出了我们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偏差。

  一个人可以成不了“才”,但必须成“人”。让一个人成为“人”——这应该是教育最根本的使命。可惜的是我们不少学校这些年却偏离了这个根本。为了分数,一切都可以排斥,悠悠万事,分数唯大,只要成绩搞上去,就可“一俊遮百丑”,小学如此,中学如此,大学还是如此。既然智育成了“第一”甚至成了“唯一”,即使学生身上已露出精神苍白、道德滑坡的端倪,学校也熟视无睹,依然奉行“别的全是假的,分数才是真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所谓全面发展,所谓健全人格,全成了镜花水月。

  问题还不止于此。今天在一些学校,见利弃义已成为思维定势,除了巧立名目的乱收费,更有甚者将学生当商品出租换钞票:有的职业学校以“实习”之名将学生租给企业当了“童工”,尤荒唐者将女学生送到歌厅去“坐台”。还有许多学校,则是弄虚作假成了行为模式。比如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就动员所谓的“差生”放弃考试;又比如公开课,异化成了事先反复排练的表演课……诸如此类,莫不令人汗颜。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耳濡的是弄虚,目染的是作假,天长日久,又会向哪里潜移,向何处默化?

  走进歧途的大学生忏悔了。然而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学校是否也能为自己平时缺乏对学生思想道德和品质的教育及引导,缺少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关注而作一番深刻的忏悔呢?

稿源: 天一论坛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