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走活农村教育一盘棋
2007-10-24

来源:

3.27万名年轻大学生成为4000多所农村学校的生力军

 

“特岗教师”走活农村教育一盘棋

 

    宁夏南部山区彭堡中学的蒋发忠校长最近比较“得意”:区教育局组织的“自制体育器材、教学用具现场会”将在他们学校召开。要知道,作为一所农村初中校长,去年他还为学校缺少专业的体育教师而发愁,体育器材更是严重短缺。

 

    去年,国家“特岗计划”分来的宁夏大学体育系毕业生王明富来到学校不久,就组织老师们制作各种器材,半年时间,学校就自制出各种器材2000多件,光是大型的器材就有53件套。


  和王明富一样,今秋开学,新一批1.7万名“特岗教师”走进西部,登上了“两基”攻坚县农村学校的讲台。至此,国家“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两年来,已经有3.27万名年轻的大学生成为4000多所农村学校的生力军。


  为农村学校“雪中送炭”


  “特岗计划”是国家加强西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到西部“两基”攻坚县的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

 

    其意义在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逐步解决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达到逐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


  在贵州,“特岗教师计划”被“两基”攻坚县视为一场及时雨。2006年,贵州省西部边远的威宁、赫章、紫云、望谟4个“两基”攻坚县和沿河、从江两个师资紧缺的边远贫困县被纳入了“特岗计划”,一下子补充了2964名大学生。

 

    贵州省教育厅副巡视员皮俊林说:“实施‘两基’攻坚后,大量学生重返校园,我们这些本来就缺乏教师的地区一下子变得非常被动,现在,中央财政出钱为我们补充教师,实在是意义重大。”


  陕西宜川县寿峰中学“特岗教师”罗振华是该校有史以来唯一的本科教师,他进校后,利用大学期间学到的电脑知识,在学校率先拉起了网线,借助网络查阅资料辅助教学,很快成为学校的年轻骨干,帮助指导别的老师使用网络优化教学也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

 

   “大部分‘特岗教师’是责任心强、专业基础扎实、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到岗后很快给所在学校带来一股新鲜的气息。”海南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处长黄守超说,“特岗计划”的实施改变了很多农村学校没有新人进入、教学相对沉闷的局面。


  让“特岗教师”留得住教得好


  “特岗教师”主要服务于国家“两基”攻坚最后决战的地区,又是扎根在农村学校,条件的艰苦可想而知。历史地来看,这些地方也是对教师黏着度相对较低的地方,特别对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大学生而言,让他们留得住、教得好,实在需要做细致的工作。


  去年,云南省沧源县迎来了19名“特岗教师”,对于这个以佤族为主体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而言,一下子能来这么多专科以上的大学生实在难得。

 

    为了让他们留得住,沧源县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给每名“特岗教师”补贴5000多元,兑现中央财政补助经费不足部分和落实保险、福利等待遇,让“特岗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享受平等的待遇,除此之外,还为所有“特岗教师”解决了周转房。

 

    据了解,云南省为了保证“特岗教师”与当地在编教师享受同样的津贴补贴、保险、福利等待遇,2006年共拿出6100万元补贴中央财政补助的不足部分。


  今年暑假,许多驻武汉的高校都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员,他们来自湖北恩施大山,这是湖北省教育厅为提高年轻的“特岗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专门组织的暑期培训班。

 

    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安丽说,每年暑假全免费组织“特岗教师”到武汉集中培训,一是给他们专业提升的机会,二是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更好地成长。


  正是因为收入有保障、工作有岗位、地位平等、生活舒心,“特岗计划”得到了更多大学生的认同。

 

    2007年,“特岗教师”招聘当中,多数省份报考人数超过拟聘人数的3到5倍,其中四川、新疆分别达到14倍和17倍。更可喜的是,与2006年相比,“特岗教师”的学历层次得到较大提升,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由2006年的39.0%提高到2007年的68.4%。


  创新机制留下更多人才


  “‘特岗计划’有利于改善西部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同时也有利于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在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汪风雄眼中,借助“特岗计划”做好工作,最终让更多的“特岗教师”留下来,为农村源源不断地补充新鲜力量,意义重大。


  云南省今年就有特别之举。虽然今年只是实施“特岗计划”的第二年,但当地已经为3年后“特岗教师”的出路考虑了。

 

    当地已经规定,有“特岗计划”的州市,可以在城市、县镇学校教师岗位空缺时,优先聘用3年聘期期满的“特岗教师”,而且当地还要求将“特岗教师”的招聘工作与清退代课教师相结合,原则上进一名“特岗教师”,退一名代课教师。


  新疆的“特岗教师”用上了自治区的“人才储备编制”。“人才储备编制”是当地为了解决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实际问题而出台的,规定在教育、卫生、农业、畜牧等四个系统县以上人员编制基础上核定5%的“人才储备编制”,专门用于招聘大中专毕业生下派到乡镇基层单位工作,在农村定岗单位服务两到三年后,考核合格的可以回到定编单位工作。

 

    按照这项政策,“特岗教师”虽然工作在基层农村学校,但是定编却在县(市)一级。这种做法增加了“特岗计划”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偏远、经济发展滞后地区招“特岗教师”难的问题。


  在日前召开的“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希望各地在实施“特岗计划”当中要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把“特岗计划”用好,激活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这一湖春水。(本报记者 王友文)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