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逼大学教师造假?
2007-10-03

  江苏省淮阴工学院教师张民生(化名)似乎有点儿不“厚道”。
  
  淮阴工学院2007年12月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安排没有讲师职称的张指导学生写论文署名时,只能使用一具有副教授职称者的姓名。在拿了2000元指导津贴后,日前,张以侵犯自己署名权,侮辱人格,身心造成严重伤害为由,将校方推上了被告席。要求其书面赔礼道歉;精神赔偿金3.9万元,并承担诉讼费用。校方却称不存在侵权:没有强迫原告签署别人的姓名,是其“自取其辱”。(《中国青年报》)
  
  究竟是谁在逼大学教师造假?当地法院已公开审理,是非真相相信会有一个公正公平的交待。张前两年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时都签署了自己的姓名,2006年10月开始却不能署名,显然既非水平限制,亦非个人志愿,源于校方的“统一安排”。仅经管学院有10多名老师像张一样签署了别人的姓名,有的居然署上了已退休老师的姓名。相反,有相当一部分有职称的老师虽然署了名,却根本没有指导学生。以至于被指导老师评定为75分的学生论文质量低劣,错字、病句多达数十处。用张的评语即是“论据空乏无力,论证紊乱,自相矛盾,有照抄他人文章的现象,结构混乱,层次不清,语言表达不清—”
  
  然而,对张在诉状中称“为了获得较高的评估成绩及其带来的巨大利益(荣誉、生源、资金等),校方公然地、不择手段地、有组织地、有计划地在评估指标上弄虚作假,以欺骗即将到来的教育部评估专家和社会公众。”校方并不认帐。被告代理人就认为,不存在评估造假,而是在贯彻教育部本科评估的具体要求,校方的规定也是依据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相关规定出台的。禁不住要问,教育部本科评估的哪一条具体要求,又是哪一个相关的规定,要求和允许校方老师可以在指导学生论文中可以署假名?足见校方的辩解有点儿强辞夺理,但理屈辞穷的背后显然有莫名的无奈。
  
  吊诡的是,一方面,学院具有高职称的人(包括行政官员)数量不多且有部分因各种原因不能指导毕业论文;另一方面,一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有水平和能力指导却没有相应职称。本科教学评估依据的一套指标体系,其中毕业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的职称都是重要指标,而指导教师的职称越高对评估结果越有利。“为了获得较高的评估成绩及其带来的巨大利益(荣誉、生源、资金等)”,校方不得以退而求其次,让有水平和能力的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写论文,对应安排好要署其他具有高职称的领导或教授的名。
  
  值得警觉的是,“校方公然地、不择手段地、有组织地、有计划地在评估指标上弄虚作假,以欺骗即将到来的教育部评估专家和社会公众”,并非是孤立的“小概率事件”。连教育部也承认,在材料、数据上造假,甚至指使学生重新做试卷、论文。行为极其恶劣,后果非常严重,会毒害学生的心灵,败坏学风。但倘如主管部门所称,“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领导对评建工作认识不到位,存在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过分重视评估结论,忽视评建过程,盲目攀比,期望值过高--偏离了评建工作的宗旨”,也实在是偏颇的。板子光打在校方及教师们屁股上,并非公平。追根溯源,其根子恰恰在于教育评估制度本身存在弊端和缺失。
  
  近年来,对于大学的教学评估公众非议相当多。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旭东曾在两会期间建议改革或取消评估活动。即使暂时不能取消,也必须加以改进和完善之。比如,不能提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不能用功利主义迎合功利主义,不能以形式主义献媚形式主义。不能关起门来问卷调查,对所谓评估“促进作用显著”81%认同率,自我感觉良好。而有8838人次参与的腾讯网调查显示,认为目前的本科教学评估“很好,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仅占7.80%,持“很差,消极恶劣影响大于积极意义”观点的占80.53%。更不能将逼老师造假的板子打在校方屁股上,而应更多的自责自省。

来源:红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