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需要一碗“心灵鸡汤”
2007-09-27

来源:新华网—大众日报 

 大众日报 李晓宜 制图

    昆明一项调查显示:六成小学教师有职业倦怠倾向

    昆明市的一项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表明:在接受调查的小学教师中,60.38%表现出了倦怠状态,其中44.11%和14.13%处于轻度和中度倦怠状态,2.14%的教师处于高度倦怠状态。

    情感耗竭、个人成就感降低和人格解体是构成教师职业倦怠的三大因素。(9月24日中国青年报)

    记得温家宝总理在一次与教师座谈时曾经指出:一个合格的教师,既要体现知识的力量,又要体现爱的力量。没有对学生的爱,就很难充分考虑孩子真正的健康发展。

    毫无疑问,只有心理健康、情感丰富的教师才能体现爱的力量。但此次调查结果则表明,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长久以来,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一直得不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舆论习惯于给教师群体戴上许多耀眼的光环———“阳光下最光荣的职业”,“辛勤的园丁”,“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至于他们在工作压力、升学压力之下真正的生存状态、心理状况如何,则少有人关注。

    教师之所以会产生情感耗竭、人格解体等心理问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日常工作中产生的负面情绪得不到疏导。笔者认为,“升学率高于一切”的办学原则是导致教师心理问题凸显的制度性原因。

    当素质教育只是一个漂亮的包装,当教师的工资奖金、职称评定、先进评选无不和学生成绩挂钩,当填鸭式的教学导致“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成为一种普遍状态时,教师的职业倦怠也就从偶然变成了必然。

    塑造人格健全的公民是教育的核心任务,要塑造人格健全的公民首先需要人格健全的老师。社会、学校要在心理层面对教师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理解,现在不少学校纷纷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室,不妨也为教师设置一个心理咨询室。

    当然,改革我们的教育制度,让学校不再围绕着升学率打转,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教师的升学压力和他们的精神倦怠状态。(口一苇)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