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李啸 □首席记者 王曦辉 文/记者 洪波图
理性面对热点
热点1:高校贷款
问:针对高校贷款问题,社会上有不少议论,高校贷款的历史是怎样形成的?
答:自从国家允许高校向银行贷款以来,银校合作的方式在我省迅速推广,银行贷款资金陆续涌入高等教育领域,为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我省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高校扩招以来,我省高校共贷款200多亿元,截至2006年底,全省高校未偿还贷款本金为100多亿元。我省高校贷款的基本特征是:贷款主要集中在省教育厅供给经费高校以及短期贷款比重大。
经过分析评估,我们认为,高校贷款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社会效益看,做大做强了我省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全省普通高等学校由56所发展到84所,提前多培养了35万名本专科学生和2200名研究生,使国民素质大大提高。
提前使25万名农家子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带动或即将带动25万个家庭脱贫致富,巨额贷款投入到高校,在保证扩招的同时,也为整个社会提供了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个就业机会。
从经济效益看,贷款已经形成了巨额的国有资产。据初步统计,仅校园占地、校舍、仪器设备、图书等新增加的效益已超过400亿元。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也拉动了土地市场、建筑行业以及服务行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巨大。
问:高校贷款余额高达100多亿元,是个不小的数字,高校贷款会不会像有些学者担心的那样,重蹈某些国有企业的结局呢?
答:高校贷款的风险在于:高校贷款达到一定数额和一定期限以后,如果银行不再续贷,高校收费及其他收入又难以补缺,资金链条存在断裂隐患,失去偿还本息的能力。这将可能导致高校整个教学、科研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但是并不会重蹈某些国有企业的结局,这是由高校的性质决定的。从目前的情况看,高校是贷款信誉最好的单位,也是还本付息最好的单位。
根据对省教育厅直供经费的33所高校的调查统计,截至2006年10月底,共贷款212亿元,累计偿还贷款111亿元,贷款余额为101亿元,还贷比例为52.35%。
据统计,全省高校目前贷款余额100多亿元,并且大部分为中短期贷款,未来1~3年又是还贷高峰,如果政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银行又不及时调整贷款结构,单靠高校自身消化,肯定会有风险。但即便这样,也不会重蹈前几年部分国有企业贷款的覆辙。
国有企业贷款由于一部分企业产销脱节、经营不善,企业倒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而高校贷款没有跑、冒、滴、漏等现象,高校的国有资产也没有流失,而且使巨额的贷款快速形成了数额更大的国有资产。
我省高校校园建设是严格按照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的。对我省高校校园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应该埋怨和指责,而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解决。
问:面对这种局面,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破解高校贷款的风险呢?
答:高校扩招是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适应扩招的需要,提供必要的教学、生活、科研基本条件也是必需的。
目前,高校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我认为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困难。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给予理解,并自觉承担起自己的义务,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高校解决困难,而不应该埋怨高校,更不应该推卸责任。
以下几种破解贷款风险的模式可供社会参考。
一是银行展期。各银行对高校的贷款进行调整、优化,将高校的中短期贷款展期为长期贷款。根据不同高校的情况,或者将贷款期限延长为8~15年,或者允许高校用新贷款置换老贷款,老校区有多余土地的积极置换,先期偿还一部分债务,这样多数高校可以如期还清贷款。
二是政府埋单。对各高校进行摸底,凡现有基本办学条件没有超出省核定的办学规模对办学条件需求的,对多余老校区土地进行置换所得资金还贷以后剩余的贷款,按照隶属关系,由政府或主管部门一次或分期偿还。
三是政府埋单和银行展期相结合。政府按比例拨付一部分资金,偿还高校的部分贷款。银行将一部分贷款展期,高校在一定时期内分期偿还本息。或者贷款政府付息,银行展期,高校分期偿还本金。高校对可以置换的老校区土地积极置换,筹措一部分资金用于建设或偿还贷款,缓解资金压力。
热点2:扩招与质量
问:高校扩招后,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也达到了一个顶峰,扩招直接导致高校教育质量下滑,对此说法你怎样理解?
答:大家在谈论高等教育质量高低时,一般会拿现在和过去尤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回答这个问题,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从培养目标看。过去培养的主要是研究型、公务员或准公务员型的人才,现在培养的除了部分以上类型的人才外,大部分培养的是一线管理型或技能型人才。
二是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看。过去是精英化教育,现在是大众化教育。据测算,1965年,我省每400个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中有不足1个孩子能够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现在我省每100个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中已经有10多个孩子可以接受普通高等教育。
三是从教学手段看。过去比较原始,现在可以借助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四是从师生比来看。过去在1∶8左右,现在一般在1∶18左右。
五是从教师对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投入精力看。过去教师将精力全部用于教学工作,现在教师中有一部分社会兼职较多,也有一部分没将精力全部用于教学和科研,使教学科研受到了一定影响。
六是从获取信息的渠道看。过去教师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丰富。
由此可以看出,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全面、正确、客观地评价高等教育质量,必须与时俱进,要用发展的眼光,用新的评价标准和质量观念来评价今天的高等教育质量。
问:比较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有没有参照物?
答:从宏观上来看,没有人认为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低。科技水平高低的几项重要标志,如国家重点实验室,61.7%建在高校;国家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35.5%建在高校;全国自然国家科学奖,高校获奖数占全国的55.07%;社会科学方面研究成果更是80%集中在高校。这说明高校在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方面保持了很高的水平。
还有一种比法,只要现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金字塔顶端的一部分学生与原来同样数量学生的质量相比没有下降,就不能说现在的高等教育质量比过去有所下降。
另外,只要现在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以后能够按照教学目标设计,胜任一线管理工作和技能型岗位,就不能简单地说现在的高等教育质量比过去下降了。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大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包括高等教育的质量有着较高的期望值。实事求是地讲,从现在的科技水平和办学条件来看,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空间还有很大。因此,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依然十分迫切和必要。
发展永不停步
问:我省高等教育目前在国内还处在中下游水平,未来五年,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工夫?
答:总体来说,就是提高教育质量,实施高层次突破;逐步加大投入,拓宽融资渠道;适度扩招,继续扩大我省高等教育规模,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