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妇联爱心呵护10万留守妇幼
2014-12-29来源:辽宁日报
       一个个生产互助组、农活助耕队、技能培训班,让留守妇女不再为春耕秋收缺帮手犯难,不再为老人孩子无人照看发愁;而留守妇女儿童之家心理辅导、免费才艺培训的开展,更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截至目前,辽宁省已建立了1.8万多个留守妇女生产互助组,开展生产互助3.9万次,建起留守妇女儿童之家108所,近10万留守妇女儿童从中受益。

“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你们干活累吗?希望你们早点回家。我会好好学习的。 ”朝阳县根德乡12岁男孩张鹏宇,在留守妇女儿童之家的心愿树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父母在浙江打工,小鹏宇一直在爷爷奶奶的身边长大。前些天,在乡里的留守妇女儿童之家,小鹏宇和30多名留守儿童一起,穿上了爱心妈妈给织的新毛衣,写下了新年愿望。

针对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缺少陪伴沟通、性格内向等问题,各地妇女儿童之家专门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了心理团体辅导项目。朝阳市目前有留守儿童8969人,其中农村8269人,由隔代长辈托管的占七成。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今年,朝阳市妇联在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乡镇新建了5所留守妇女儿童之家,全市总数达到12所,覆盖了全部县(市)区。

几年来,每到扣大棚和插秧季节,大石桥市高坎镇侯家、连三等村妇代会成立的互助组、帮扶队,都会优先为留守妇女家里帮忙装袋和插秧。昌图县宝力镇针对留守妇女从事养殖项目的实际,专门成立了36个服务队。为确保留守妇女家庭安全,昌图县每个自然屯都成立了义务护屯巡逻队,每周轮换一次,对留守妇女家庭周围进行重点巡逻和看护。

省妇联有关负责人介绍,辽宁省一些劳务输出大县或留守妇女集中的地区,以“自愿组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为原则,分别成立了以村为单位、以合作项目为主体、以邻里(街组)为单元的多种形式的留守妇女互助组,帮留守妇女排忧解难。

留守妇女忙于赡养老人、教育子女、操持家务及自家生产,难免产生不稳定情绪。一些基层妇联和互助组及时疏导,提供精神文化服务,还开展文艺体育活动。昌图县建立了村级关爱留守妇女基层服务站,安装了亲情电话、电脑,配备了图书、跳棋、跳绳等;义县白庙子乡兴隆村,引领本村留守妇女开展家庭手工作品展览、演唱会、秧歌健身舞比赛等;瓦房店市妇联在新型女农民培训、两癌筛查、贫困母亲救助等活动中,都把留守妇女作为优先对象考虑。一些基层妇联还组织留守妇女开展科技知识、种植养殖技术、家庭教育等培训,提升她们的生活技能,丰富她们的精神世界。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