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易—新华社—南方都市报
希望教育部门、学校和老师更多地关注贫困家庭和孩子。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就是穷人教育学。
9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刚刚入学的免费师范生,在英东学术会堂,与几百名学生和老师进行座谈。(新华社记者 鞠 鹏 摄)
教师节之际赴北师大看望免费师范生,称师范生为教育而学,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
今天是我国第23个教师节。昨天上午9时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国务委员陈至立专程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刚刚入学的免费师范生,在英东学术会堂,与几百名学生
◎师范教育可兴邦
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来自新疆的刘珍一同学告诉总理,自己报考免费师范生,是受了做教师的奶奶
温总理听后点了点头说:“大家都希望国家早日实现现代化,在世界上受到尊重。这靠什么?靠发达的经济、先进的科技、充分的民主、完善的法制、高尚的道德和高水平的国民素质,其中最根本的是国民素质。师范院校肩负培养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大责任。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从这一点来说,师范教育可以兴邦。”
◎师范教育造就教师
真正的师范教育,要真正同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来自广西的张国其同学带着浓厚的乡音说:“和城市比,农村的教育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选择读师范,就是想将来回到广西当教师,努力培养一批批建设广西、建设国家的人才。”
总理对张国其的话表示非常赞同。他说:“我们重视师范教育,就是重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因为师范教育造就的是教师,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紧密相连的。只有真正同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师范教育,才是真正的师范教育。”
◎穷人教育学
让所有贫困家庭子女都能上学,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来自陕西华县的潘斐同学告诉总理,“我选择读师范,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农村辍学现象越来越少,直到为零。”
听到这里,总理放下手中的笔说:“我以前讲过穷人的经济学,今天讲讲穷人的教育学。我们的国家太大,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还很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使教育体现出最大的社会公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圆上学梦。”
总理讲述了他在基层看到的贫困家庭孩子渴望上学的情景,深情地说:“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做人,都应该有一颗同情心、一颗爱心。同情和爱心是道德的基础。希望我们的学生懂得农民的甘苦,把他们记在心里;希望教育部门、学校
◎师范生
要懂得两点:一要有爱心,二要有知识。来自云南的王冀萍同学生活在城市,但一次到临沧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参观的经历让她受到极大震撼。她说:“那所学校,只有一位老师是师范毕业,其他都是高年级孩子留校教书。我选择师范,就是想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总理点了点头,对她的选择表示赞许。他说:“做师范生要懂得两点:一是要有爱心。老师要爱学生,学生要尊重老师,同学之间要互爱。二是要有知识。知识是无止境的,知识可以改变人生,可以为每个人创造美好的未来。如果大家在师范大学里把这两条都学到了,融在了血液里,并推向整个社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好。这也是我对大家的寄语。”
◎谈学习
外面的世界诱惑确实很大,必须坚守心里的道德底线来自深圳的刘贺同学则告诉总理,家乡经济很发达,但少数学生面对各种诱惑无心学习。
听到这里,总理十分郑重地告诫大家:“外面的世界五光十色,诱惑确实很大。但同学们必须要坚守心里的道德底线,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社会、献给人民、献给祖国。只要怀着极大的社会责任感去学习、工作,我们的生活就会是多彩的,我们的精神就会是高尚的。”
◎办教育
要用心力,还要用财力,两者不可偏废
温总理接过这一话题说:“办教育要用心力,还要用财力,两者不可偏废。用心力,就是学校要目光远大、勇于创新,把最新的知识和最好的技能教给学生;用财力,就是要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今年,我们在六所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目前看做得很好。”
“今后,无论是国家,还是教育部门,都要用更大的心力、用更多的财力,保证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获得成功。近年来,教师待遇正在逐步提高,但是不均衡。有些地方财政困难,教师收入较低。对此,政府要给予关注,财政要给予支持。”
◎师范特色
师大造就的应是堪称人师的教育家,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温总理说:“师范大学和一般大学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一是师范大学学习的综合性更强。一般大学的学生学习重点在于知识本身的研究,为学问而学;而师范大学的学生学习还包括知识关系的研究,为教育而学。一般大学的学生可以‘独善其身’,而师范大学的学生则要‘兼善天下’。
二是师范大学造就的应是堪称人师的教育家,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因此,对师范生的道德要求就更高。教育,不仅要言教,还要身教;不仅要立己,还要立人。为此,师范教育必须贯彻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学知识、教书、做人相结合。”
最后,温家宝动情地对大家说:“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学校的孩子,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希望你们在这所有光荣传统的学校里,接受文化的熏陶,感受人文情怀的温暖,呼吸自由的空气,真正享有智慧之光、仁爱之美,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民教师。
■相关新闻
国家助学体系全面启动年投500亿助学
据新华社电昨天,财政部教科文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学起,进一步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今后每年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达500亿元左右。
这位负责人表示,全国1800多所高校约400万名学生和1.5万所中等职业学校约1600万名学生将从这一政策体系中获益。
据了解,新的资助政策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完善国家奖学金制度,中央继续设立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所需资金由中央负担。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
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学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学费减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勤工助学、校内无息借款、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方面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