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少年团伙作案23起 教育缺失是问题主因
2007-09-04

来源:北方网—正义网—检察日报

    触目惊心:“留守少年”疯狂作案23起

  本报讯(汪仁洪)今年上半年,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九龙镇、白庙镇一带的电话电缆线经常被盗割,电信公司为此蒙受直接经济损失30余万元。8月中旬,岳池县城南派出所破获了这起偷盗电信设施案,抓获涉案人员11人。

    令人深思的是,犯罪嫌疑人年龄均在14岁至17岁,而且绝大部分是父母在外务工的“留守少年”。

  警方在侦查过程中发现,岳池县九龙镇的“留守少年”章林(化名)、章涛(化名)辍学在家,家庭条件不好,但是穿着时髦,用钱大方,口袋里的100元大钞经常一大叠,存在较大犯罪嫌疑。8月2日,章林、章涛被抓获。在讯问中,民警顺藤摸瓜,又抓获了吴涛涛(化名)等10多名涉嫌盗割电缆的犯罪嫌疑人。

  经查明,章林、章涛、吴涛涛等10多人多次在岳池县九龙镇的万塔山村、白庙等地偷盗电信电缆线,然后将线内铜丝以低价卖给废品收购站。从2007年初以来,以章林、章涛为首的“留守少年”团伙共作案23件。

  近日,警方以涉嫌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对年满16周岁的犯罪嫌疑人章林、吴涛涛刑拘,对未满16周岁的孩子,在进行批评教育后,交由其家长领回。8月中旬,警方以涉嫌收购赃物罪将废品收购站老板梁明燕、梁光泽等人刑拘。

  据悉,该盗窃团伙成员作案动机简单,他们盗割电线,只是为了卖钱去上网。

  调查显示:教育缺失是问题主因

  本报讯(记者崔洁肖水金通讯员杨丽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少年”也随之增多。

    近日,江苏省溧水县检察院通过对所办农村“留守少年”犯罪案件的统计分析,总结出农村“留守少年”犯罪的五大特点。

    一是数量逐年上升,呈高发性趋势。

    据统计,2005年该院共受理涉嫌犯罪的“留守少年”15人,占同期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的44.1%;2006年为24人,占53.3%;2007年1月至7月为28人,占到了65%。

    二是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呈低学历化趋势。

    其中85%为初中以下学历,小学文化和文盲也不在少数。

    三是侵财型违法犯罪突出。

    由于缺少关爱,一些“留守少年”的心理和行为往往会出现极端倾向,盗窃、故意毁坏财物、聚众斗殴等犯罪行为时有发生。

    四是犯罪动机单一,且多为偶发。

    今年以来,该院受理的“留守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嫌疑人全部是17岁左右的辍学少年,其中71%的犯罪是在娱乐场所与人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犯罪动机相对简单。

    五是共同犯罪多发,呈团伙性趋势。

    由于父母在外,“留守少年”们往往会聚集在一起,犯罪时常结伙作案。

  “造成农村‘留守少年’犯罪现象不断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农村社会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他们走上违法犯罪之路的根本原因。”

    溧水县检察院检察长倪一斌认为,这种缺失的主要表现为有关部门对不良社会现象监督防范力度不够,如对网吧、游戏厅、舞厅等公共场所监督不力,管理不到位;对农村“留守少年”的特殊保护政策相对欠缺;祖辈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等等。

  倪一斌认为,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让农村群众就近务工,减少“留守少年”数量,创造有利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