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语委发布06中国语言报告
2007-08-17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汉语在世界各地快速传播 人名重名和生僻字起名现象严重

    本报北京8月16日讯(记者 赵秀红)教育部、国家语委今天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出席。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负责人在会上介绍说,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生机盎然、和谐健康,语言文字观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新事物、新观念、新词语及其新用法大量涌现,新语言现象的传播速度、传播方向、传播范围和传播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国民的母语意识不断增强,外语学习依然火爆;海外华文教育持续进步,汉语在世界各地快速传播。

  报告指出,我国人口中重名非常多,比如叫“张伟”的就有30万人。与此同时,一些姓名中使用生僻字以避免重名,但如此一来会造成很多不便。目前,我国公共服务部门使用的电脑能输入的汉字一般为2万到3万个,很难满足生僻姓名用字的需要。

  为此报告建议,研制新一代汉字编码字符集软件,解决更多的汉字计算机输入问题;公安部门建立起名与更名提示制度,在为公民提供姓名查询和咨询服务的同时,对起名用字生僻、重名等情况对申请人进行口头忠告。此外,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应组织专家编写起名专用字典。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外语导游中的“小语种”导游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新兴客源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2000年至2005年年底,导游资格证拥有者年均增长20.3%,截至2006年9月,持证人已达42.27万名。与此同时,外语导游比重下降,从2002年占导游总数的16.7%下降到2005年的10%。

   “小语种”导游严重不足,特别是中国周边语种如越南语、泰语和蒙古语等,以及新兴旅游市场和潜力旅游市场语种如韩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

  报告建议,外语教育的语种规划者应思考并研究培养“小语种”导游。有关部门应对导游行业增加普通话准入机制,完善语言培训机制,对导游人员进行汉语言文字运用状况测评。同时,应加强对旅游服务语言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加强导游词语资料库的建设,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服务语言状况的研究。

  报告还发布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报纸、广播电视十大流行语”。其中,“农村义务教育”列入国内时政类十大流行语,“留守儿童”列入社会生活类十大流行语。

  报告显示,70%左右农民工不能熟练使用普通话,从而制约了他们的工作选择。2005年以来,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已经在全国半数以上的省份开展了农民工普通话培训,很受欢迎。

    但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参加过普通话培训的只占进城务工人员的2.35%,培训规模还远不能满足需要,有待加强。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