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网-中青在线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普及义务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报告时说,教育发展不均衡、办学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应试教育之风。一些制约素质教育推进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整体来说依然步履艰难,任重道远。
我以为,素质教育步履艰难,与应试教育越演越烈有关,而应试教育越演越烈,与教育部态度暧昧,实施素质教育措施不力,特别是至今还没有一个观点鲜明的素质教育评估考核机制和奖励激励机制有关。
周部长表示,目前还缺乏明确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体系和规范要求,对地方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和教师而言,也缺乏必要的考核机制和表彰激励机制。
就教育内部而言,尽管教育行政部门推进课程改革的力度较大,但与之配套的考试评价机制和教师培养培训还未跟上,尤其是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等措施还不尽完善。
此外,人们对考试之外的评价缺乏认可,有些措施在当今条件下也难确保公平公正,客观上形成了对高考制度的过于依赖,强化了考试的选拔功能和竞争性。“这些都增加了推进素质教育的难度。
我以为,这些话都说在点子上了。
不管社会舆论如何和压力多大,不管就业形势导致升学竞争不断前移,不管家长望子成龙心理多重和“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期望值有多高,而作为教育部门自身,应该旗帜鲜明地坚持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旗帜鲜明地依法办学,旗帜鲜明地表明谁对谁错,应该怎样办学,不应该怎样办学,坚决制止不规范的办学行为,特别是那些乱作为,乱折腾,及时地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包庇袒护,甚至姑息养奸。
对于素质教育,主要是认识问题,但在某些学校领导不仅仅是认识问题,他们明明知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因为急功近利,却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不惜打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不惜加重教师和学生负担而不顾教师和学生死活,不惜背离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
正如周部长指出的,一些地方政府习惯于用升学率评价当地教育工作和学校办学水平,实际上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奖惩机制,极大加重了学校和校长、教师的负担。
社会舆论热衷于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现“学校减负、家长加负”的现象。结果是“火”了市场,累了家长,苦了孩子,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在一些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地方,学校往往采取靠拼时间、拼精力,随意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教师工作时间的“非常规”管理措施。
这些学校不认真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过早地结束或敷衍非考试课程,热衷于大量制售复习资料、节假日办班补课、频繁组织考试等违背教育规律、加重学生负担的做法。
“这些行为明显违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却由于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和管理不到位,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及时的制止和有效的纠正。”
然而,教育部能否及时拿出一个像样的到位的素质教育考核标准和激励标准,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和责任呢?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