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百灵网-春城晚报
近日,落实中职国家资助政策及2007年招生任务中部片区座谈会在湖北召开,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明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招收高三复读生。
周济说,公办高中办复读班,是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
被誉为“法律经济学开山祖师”的美国普斯纳教授有句名言:“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不能无视其代价。”
普斯纳是一个精于算计法律成本的人,以他的观点看,任何的公平都是一场博弈,公民权益的最大化就是最好的公平,公平从来都是相对的。
“公办学校禁办复读班”的政策旨归是善意的,着眼于教育公平的诉求也是大快人心的,问题是这个政策倘若实施,我们也需要算一算“公平”的代价:
首先,既然公办学校关上了复读的大门,无疑将复读的学生通通逼上了“私立”的梁山,他们复读的成本将成倍增加。
其次,复读在当下中国基本上是个无法禁绝的现象,完全可以打着“病休”等幌子卷土重来,或者分散成“插班生”进入公办学校,而禁令无疑只是加大了学校收费的筹码。
换句话说,禁令的最坏结果都指向复读生,而国家教育资源未必能在禁令中抵达理想中的公平。
公办高中办复读班,的确是利用了国家教育资源。
有人认为:在教育资源定量下,“复读”和“应届”是个此消彼长的关系,但实际上并不存在如此简单的“挤占”逻辑。
其一,公办学校高一新生的招收向来就没有哪个地方会兼顾“复读比例”,也没有哪个学校招收高三复读班之后就“喀嚓”掉一个应届班。
其二,在当下排名座次严苛的教育评估体制下,有哪个高中胆敢放着优质师资等软硬件资源去悉心经营一个监管体制外的复读班呢?如果要说不公,恰恰是支付了昂贵学费的复读生遭遇了最大的不公。
即便抛开这些意义不谈,关闭了复读生公办学校就读的大门,没有任何新的制度救济跟进,对2008年的复读生而言,是不是另一种不公呢?
公办复读班的确经不起绝对公平的检验,但是,它对于“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而言,也许是一种不错的民间校正。
我们要做的,不是禁绝,而是规范和引导。当然,最美好的预期应该是给复读生除了复读以外更多、更精彩的人生道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