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语教育之殇 教育体制是根本原因
2007-08-03

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国青年报

    贷款意愿强烈与理财知识匮乏,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财富管理的一道难题。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将近九成的受访学生表示“不清楚”信用卡的循环利息,四分之三的学生算不出银行贷款利息金额。

    在超前消费逐渐成为潮流的今天,有人认为,理财知识的普及亟须提上日程。

    其实,何止是大学生,“挣多少就花多少”的“月光族”,“不敢消费害怕生病”的“房奴族”,“不愿工作整天闲晃”的“啃老族”等等,都不同程度上存在“财商”上的缺陷。

    能不能算出银行贷款利息金额,只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与“财商”的关系不大。财商,指的是一个人正确认识和使用金钱、金钱规律的能力。人是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奴隶,不是为钱而工作,而是让钱为你工作,这,就是财商的价值观。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每张信用卡都刷爆了,甚至沦为银行的打工仔,这首先说明,你是一个“财商”不足的人。

    现在,台湾地区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卡奴”。顾名思义,“卡奴”,就是信用卡、现金卡的奴隶。在台湾,有上百万人为利滚利的信用卡债务所困扰。

   “卡奴”的产生,除了经济、社会成因之外,个人理财能力的欠缺也是一个方面:他们过分透支了自己的支付能力。

    如今在大陆出现的“房奴”与“卡奴”如出一辙。如果说房地产市场不健康是催生“房奴”的一大成因,那么,理财能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财商不足,与一个人所受的教育不无关系。

    在国外,理财教育一般都是从娃娃抓起的,比如在美国,在小学有着明确的理财教育目标,比如说7岁要能看懂价格标签,8岁要知道存钱,9岁能制定开销计划等等。相比之下,我们的孩子,则过多浸淫在书堆和玩具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乃至上了大学、有了工作,在理财方面依然一塌糊涂。

    中国的理财教育本应该源远流长,春秋时期的范蠡就是理财的典范。然而,在长期“重农抑商”的政策下,传统的理财理论并没有太大的成就。就是现在,理财也被认为是大人的事,与孩子无关。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理财在中国的教育实践中几乎是一片空白。即使有,也是空洞的说教多,实际操作少,根本没有任何说服力。

    加强个人理财教育,按道理说,应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曾说,致富要有财商,有了财商一个人才会大气,视野才会宽阔,出手才会慷慨,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才会站得高、看得远。显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将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