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网
14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在举行的“纪念中国恢复高考30周年高峰研讨会”上表示,特殊人才的选拔不能靠统一考试的办法,应通过诸如推荐、面试、学校单独招生等办法加以补充。(《新京报》2007年07月15日)
我国自恢复高考制度三十年来,一直是以单一的考试模式来选拔人才,也确实为我国选拔和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但是,这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改革的不断深入,可是这种以考试来确定成败的模式却仍然是一成不变,仅用考试这一单一的形式来选拔人才已显现了不少弊端。而日前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表示,特殊人才的选拔不能靠统一考试的办法,这种对特殊人才的“免试选拔”无疑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一大进步。
在没有更好的方法选拔人才时,采用统一考试这种模式,无疑是最公平、最合理、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恢复高考三十年来,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这些年来,这种“一考定终身”的办法却过于死板,而且演变成只有能考得好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从而助长了一种“死读书、读死书”的不良风气,使我国的教育仿佛又回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怪圈。因此,“应试教育”在中国的大地上就逾演逾烈,到了一种只有考得好才是人才的可悲地步。
考试只能是选拔人才其中的一个方式,而偏面地将考试定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显然是很不科学的。自古到今,有许多突出的人才也并非是考试考出来的,这样的例子几乎每个人都能列举出很多。人才是广义的,它包括各种各样的人才,有一个方面非常突出他就是人才。既然是人才,就应该要对其另眼相待,不拘一格地去选拔,不应该以考试没过关而一棍子打死,将其埋没。如果不能走出“统考”这个选才怪圈,将会有许许多多的人才被埋没,那也只能是选拔出更多只会考试的“庸才”。
不过,令人感到欣喜的是,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已经表示,特殊人才的选拔不能靠统一考试的办法。这就说明特殊人才的选拔已经开始正在走出“一考定终身”的误区,这确实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一大进步。但愿这一步能够走得铿锵有力,走得理直气壮,走得昂首挺胸。对此,我们期待这种“免试选拔”特殊人才的脚步能走快一点,步子迈大一点。更希望这能成为我国现行高考制度改革的一个良好开端,最终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走出“一考定终身”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