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的哥读论语提升服务 本科生成
2007-07-14

   他们有着大专以上的学历,却选择做一个普通的出租车司机;他们每天穿梭于都市人流,却又不甘于做一个平庸的司机。
   
    近日,记者从沪上各大出租车公司了解到,几乎每家出租车大公司都有大专以上的高学历司机,但在全市范围内不超过500个。他们用自己的学识、修养与智慧,经营着自己别样的人生,也带来了行业新风。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上海的出租车行业亟需高学历青年司机。    

读《论语》想工作的“导游的哥”

     文质彬彬的经宗恺看上去不像个的哥,更像个读书人。虽然是在读大专生,但他人文方面的学识比很多正规大学毕业的人更丰富。读书是他最大的爱好,他尤其喜欢读一些人文和历史的书籍,特别是一些描述上海的典故、建筑等方面的书。一本《上海开埠150年》几乎被他翻烂了。
   
    这些知识让经宗恺的谈吐间多了很多文化气息,他喜欢一边开车一边给乘客(尤其是外地乘客)讲上海的历史典故,俨然一个编外导游。经宗恺也因此交了很多朋友,不久前,他曾在浦东机场拉了一位客人去虹桥,那是位小时候曾在上海生活过的华侨,经宗恺一路跟他聊过去,勾起了老华侨的很多回忆,下车前他特意要了经宗恺的电话,过了两天特意打电话给经宗恺,请他帮忙带他去寻找他小时候曾经居住过的老房子。
   
    经宗恺还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很多乘他车的外国客人都很喜欢跟他聊天,因此他交了很多的外国朋友,大家都亲切地叫他“JING”。休息的时候,在MSN上跟这些朋友们聊天,是经宗恺最开心的事情。
   
    除了读书,经宗恺还喜欢写点东西,他写的《〈论语〉与运营服务心态》的心得,把他对于工作的思考和对读书的思考融合在了一起,很让人受到启发。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在每天辛劳的营运服务劳作中,如何去寻找你内心的安宁,要时时刻刻怀揣着一颗平常心。很多驾驶员总以每日做了多少营收为标准来衡量一天的工作得失,却忽略了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和工作中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心态。

    《论语》告诉我们,学习不一定是勤耕于案头,知识这东西的来源是很广泛的,读孔子也好,念孟子也罢。总之,人一生要不断提升自己,这对工作、对生活、对教育子女都是有益的。

    抛弃过去陈旧的观念,以一颗平静而安宁的心去面对自己每天的工作,并且调整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太多的事故、违章和投诉出于盲目,出于不平静的心态。平静的心态会帮助你在任何时候从容面对。尊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凭自身的素养。
     
                       ———《〈论语〉与运营服务心态》节选

计算机专业出身甘当“快乐的哥”

    “学历只能证明过去,而人必须面对现实。”

   “正因为我书读得多一点,我的心态应该更好。”

    今年34岁的施朝辉已经做了7年的出租车司机了,当年他是怀揣着计算机专业大专的文凭做的哥的。施朝辉的口头禅是“学历只能证明过去,而人必须面对现实”。现实中,施朝辉是个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的的哥。
   
    对于做的哥,施朝辉乐在其中,“读书不一定要找个对口的好工作。做出租车司机虽然辛苦,但做得多、得到的也多,反正做什么事情都是要脚踏实地的。”作为回沪的知青子女,施朝辉很珍惜自己的岗位。
   
   施朝辉很推崇大众出租车公司臧勤“快乐司机”的理念,每天很开心地工作,与众不同的是,他从不挑拣客人。如果同时有三个人扬招的话,他会停在第一个人面前,如果看到有老人或者带着小孩的妇女,虽然根据他的专业经验知道那会是一个短途,他也会毫不犹豫地靠上去。

    设身处地地为乘客着想,去体会乘客等车的心情,是施朝辉一贯坚持的原则,虽然他的收入会因此少一些,但他仍然很开心、很知足。
   
   “正因为我书读得多一点,我的心态应该更好。开出租车也是在实现自己的价值。”

金融本科生转行成为“的哥新人王”

    今年30岁的韩亮(化名)去年底告别了朝九晚五的office生涯,转型成了一个成功的出租车司机。昨天记者见到了这个毕业于某大学金融系的本科生。

从白领到的哥犹豫了一个月
   
    从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的白领,到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的出租车司机,小韩说当初作这个选择,他整整思考了一个月。最让他在乎的是自己周围的同学和朋友,他们以前都知道自己在一个不错的单位工作,所以特别担心他们会瞧不起自己。而遇到一些白领坐自己的车,小韩也会羡慕一把。但“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而开出租车相对来说更自由一些,更重要的是,开车能够体现我的价值,因为开车是最直接的收入和付出成正比的。”
   
    但出租车司机社会地位不高的现实和少数乘客的不尊重,有时候也会让小韩觉得很失落。小韩至今还没有结婚,“现在的小姑娘,一听你是开‘差头’的,总归不会乐意。”

终身难忘第一天出车被痛骂
   
    第一天做的哥的经历让小韩终身难忘,那天上他车的客人要去多稼路的市二医院,第一天上路的小韩小心地问乘客路怎么走。乘客一听就来气了,竟然破口大骂:“你是出租车司机,不认识路,还开什么车?市二医院那么有名你都不知道!”接着,乘客在看到小韩的服务卡是新的之后,一路不断地提醒他开车要当心。当时小韩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开车再遇到不认识路,要请乘客带路时,他强迫自己一定要记下来。

半年业绩震惊领导超过前辈   
   
    据悉,虽然转行做司机才半年多,小韩的业绩却比一些工作了十几二十年的老司机都要好。每个月的收入从没有低过3000元,在同行中算是优等了。用同事的话来形容:小韩是用心、用脑在开车。
   
    小韩所在车队的领导俞主任告诉记者,小韩来公司开车一个星期后就过来问他对讲机怎么用。这让俞主任感到非常震惊,对讲机就是无线调度的别称。通常公司的司机在开车至少半年之后才开始学习使用对讲机,而小韩开车才一个星期便开始学习了。而小韩则悄悄地告诉记者,其实对讲机他是边学边用的,特别是找不到路的时候,按对讲机向调度员请教路线怎么走,对他非常有帮助。

【“学士的哥”生意经】

    听老驾驶员聊天。下班后向前辈取经是小韩工作之余的重点。每天晚上11点,小韩都会把车开回公司,用心听老司机们聊天,听他们讲哪里的客源多,第二天出车的时候便有意识地去那些地方试试。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很快小韩就掌握了一套自己的“车路图”,生意也明显好了起来。
   
    放空车去“游历”。小韩说,没事的时候,他就喜欢放空车出去,拿一张地图在闵行、宝山、张江等地方“游历”,熟悉周边主要的一些公司和小区等,一旦调度那边有单子下来,他总能马上找到相对的地方。他甚至还掌握了一些乘客的用车规律,总能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需要打车的乘客面前。
   
    领先一步开辟新“战场”。现在,每天早晚高峰的时候,小韩的身影都会活跃在外环之外。根据小韩的总结发现,外环有很多的优势,比如路好开、车不堵、乘客投诉少、行程远。金桥、张江、外高桥都曾是小韩比较热衷淘金的地方,不过最近外高桥的车太多了,现在小韩又开辟了“新战场”,专门跑顾村、刘行等还未被发掘的地方。

●记者调查

出租车行业亟需高学历青年司机

    记者从沪上各大出租车公司了解到,虽然几乎每家大公司都有大专以上的高学历司机,但绝对数量却不多。据了解,强生出租车公司大专以上学历的一线司机有140多人,算是比较多的了,另外大众有110人,海博有107人,巴士有90多人。据此粗略估算,上海整个高学历司机应该不超过500人,其中本科学历的则更少,所占比例不到10%。这相对于全市9万余名出租车司机来说,可谓凤毛麟角。
   
    海博出租车公司总经理马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企业很需要高学历的出租车司机,因为高学历的出租车司机有很多优势,他们比低学历的司机在知识面、守法意识、服务意识等方面都要更好。这些司机由于文化和知识面的层次不一样,跟乘客的沟通交流的层次也不一样。他们不仅仅是在做服务,更加能讲究服务的艺术和技巧,能很好地处理好跟乘客之间的关系。
   
    同时他也坦言,目前出租车行业的现状并不乐观,不仅仅高学历人士不愿意开出租车,上海本地年轻人愿意当出租车司机的也越来越少,出租车行业面临年龄的断层和文化的断层。

来源:青年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