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学费缓发毕业证引出的两难选择(图)
2007-07-11

2007-07-11    西安晚报

小李拿着就业协议,一脸的无奈。

贫困生:不发证不就业我咋还钱 学校方:欠费多缺信用实属无奈  
 

 

  本报讯 西安财经学院的贫困生小李因拖欠学校1.9万余元的学费,被学校暂扣了毕业证和学位证,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的他也因此无法办理报到等相关手续。小李说,自己理解学校从信用角度缓发证件的无奈,但是他有些不解地说:“如果我不能正常就业我咋还欠学校的钱?”
  学生:拿不到学位证或证明咋就业

  来自贵州省德江县的小李是西安财经学院金融学系2003级的毕业生。因为家庭贫困,从大一第一学期报到,小李就是通过学校“绿色通道”只交了少部分学费、其他缓交的方式,得以入校读书,并就此完成了四年学业。今年3月,行将毕业的小李与广东某物流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但现在因为交不了学费,不但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就业报到证、户口迁移等一系列手续也因此受阻。

  小李告诉记者,父亲早在他四岁时就去世了,母亲一直在家务农,这几年年老体弱,几乎没有什么收入。他家里姐弟四人,姐姐上大学欠亲友的钱到现在还未还清;大哥上大学时申请了助学贷款,今年也到了最后的还款期限,根本帮不了他。“现在我只有通过就业才有可能还清学校的费用,这几乎是唯一的路。”他无奈地对记者说。

  他说,为了拿到毕业证、学位证,曾找过所在的二级学院,也找过教务处,但得到的答复是,不还清学校的欠款,只能暂缓领取毕业证、学位证。小李说,他可以理解学校缓发毕业证、学位证的初衷,但是至少可以给学生出示复印件或相关证明,证明他确已合格毕业。但当时教务处的一位女老师答复他,开证明学校没有这样的先例。

  辅导员:这个学生家庭确实贫困

  在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的教学楼里,记者看到校方公布的2007届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资格审查表,在其中找到了小李的名字,证明他已经通过审查并合格地获取了学位资格。

  随后,小李的辅导员张老师向记者证实,小李确实是家庭贫困。从大一开始,小李就是通过“绿色通道”缓交学费才得以入校读书的。有一年寒假,小李就曾因为没钱买车票无法回家过年,后来,学校给他办了特困补助才回家的。她介绍说,小李上学期间的生活费用,除了学校的特困补助,主要靠自己打工赚取。现在被扣下学位证和毕业证,老师也很无奈,但这是学校教务处的规定,不然无从制约欠费学生。

  张老师告诉记者,仅他们系,因为欠学费被缓发毕业证、学位证的就有几十人,少则欠费数千元,多则欠费2万余元,学校也是实在没有办法。她说,以前学校也考虑到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毕业证学位证的复印件,但有个别学生离校后便再无消息,连人都找不到。

  校方:对确实贫困的学生不会一刀切

  西安财经学院宣传部负责人姚波告诉记者,学校要管理一万多名学生,有些人拖欠着学费,却仍然高消费。对于学生欠费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时确实很难分清楚。据他从该校财务处了解到的数据,截至2006年底,仅该校学生欠费的数额就已累计达到2500余万元,在校生拖欠学费的比例达到了15%。

  他表示,对欠费的学生缓发毕业证、学位证实属无奈,但学校对欠费问题不会“一刀切”,对于小李家庭贫困的特殊情况,他们会和所在院系等相关老师了解沟通,同时会和财务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协调,使事情有一个合理的解决。

  截至记者发稿时,姚波打来电话说,只要小李办理了相关缓交协议后,他会负责协调出具证明,不会影响到这名学生的就业。文/图记者陈静实习生刘倩

  后记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缓发证件,这种因欠费引出的无奈之策在高校间十分普遍。那么,拖欠学费是否皆因贫困而引发?欠费是否只有缓发证件一种途径来制约?如何让学生就业和学校欠费“两难”的问题不再相互掣肘,不再陷入恶性循环?

  如果你曾经或正在因为欠费而在领取毕业证或学位证时受阻,把你的苦恼告诉我们;作为银行、高校或教育管理部门的从业者,如果您对建立相关制约手段遏制拖欠学费有独到的见解或建议,请拨打本报热线电话:88229999,我们将随时恭听您的高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