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08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郑州7月7日电(记者 郭久辉)7月2日中午,河南大学北苑餐厅像往常一样迎来了正值期末考试的学子,工商管理学院2006级的王瑞同学发现,仍然是2元5角一份套餐,肉比平时增多了。原来,这是食堂为保证期末考试期间学生营养,特意把“荤素比”由平时的1:4提高到了1:3。
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肉、蛋、食用油价格上涨,生活成本不断增高。但是河南大学学生食堂里两素一荤的一份套餐却一直保持2元5角不变。
记者采访得知,河南大学饮食服务中心下辖的11个学生食堂承担着全校3万多名师生的餐饮供应。2002年以前,河南大学食堂也一度将学生食堂承包给个人经营。由于卫生监督难、价格跟着市场涨得快落得慢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饮食安全隐患多、学生意见多。2002年,河南大学重新对学生食堂统一管理,由饮食中心对各食堂集中管理、分组核算,员工按分值取酬。
学校投资在所有食堂均安装了大型空调机、大型消毒柜、自动洗碗机、冷藏库等设备,使学生食堂硬件设施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学生就餐条件也得到改善。
“降低原料成本是办好学生食堂的关键。”河南大学饮食中心经理邱永宽介绍,饮食中心成立了采购部,实行统一采购、规模采购,米、面、油等大宗采购,公开招标;小批量采购实行双人以上采购,购买、验收、付款、分配四分离;食堂主任轮流跟班采购等一系列制度,大大降低了采购价格,使原材料质量有了可靠保证。
与众不同的是,河南大学饮食中心建立了采购“蓄水池”,缓冲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在原材料市场价格偏低时,将采购与分配中获得的差价存入“蓄水池”,在原材料市场价格偏高时,把原来积累的差价及时补贴给食堂。如食用油市场价格从2006年5月的每桶136元涨到去年底的176元,河南大学饮食中心发挥“蓄水池”作用,供应各食堂的食用油价格保持在每桶不高于150元,使饭菜价格保持了基本稳定。
“食堂间只能打服务战,不能打价格战,促进了各食堂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河南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朝晖介绍,由于实行“前后控死,中间放活”的办法,原料价格是统一的,各食堂饭菜也是统一定价,各食堂和作业组之间竞争的是饭菜质量、服务态度和环境卫生。各食堂纷纷在花色品种搭配、改善服务等方面各显其能。
长期稳定的价格和服务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赞扬。王瑞告诉记者:“即使饭量大的男生,每月200元吃饱,300元吃好,这是我们河大学子的福气。”2003年,河南大学食堂通过了省级达标验收,2004年,有4个学生食堂被评为全省A级食堂,北苑餐厅被全国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评为“百佳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