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负债国债埋单是饮鸩止渴
2007-07-07
        通过对30多所高校的调研,全国政协近日在政协常委会上公布了一份高校负债问题的报告。报告称,全国高校贷款总额已达2500亿元左右。从总体上看,高校凭借自身力量基本不可能在规定期限内偿还本金,“雪球有越滚越大之虞”。报告警示,目前部分高校已存在严重的财务风险,有可能引发社会风险。政协建议发行千亿教育国债解决2500亿高校贷款。(7月6日《新京报》)

    在今年3月份,面对高校“破产”之说,教育部部长周济向公众表示:“部分高校‘破产说’言过其实,教育不会成为第二个国有企业。”然而,随着吉林大学自曝还不起利息的家丑,以及全国政协的这份报告,一个原本以为是遥不可及、危言耸听的“大学破产”故事,已经变得越来越清晰了。显然,如何化解这场债务危机,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公共命题。

    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有不同的制度路径可以选择,但通过发行教育国债全民埋单,则无疑是“最劣选择”。首先,正如有学者所言,如果此次中央政府出面埋单,必将激励各高校在今后做出更多非理性的决策与行为。而且,这种充满“父爱主义”的慷慨与溺爱,从长远看,只能让习惯于在溺爱中成长的高校,继续扮演刘阿斗的角色,而不可能真正长大。

    其次,高校负债国债埋单的“一笔勾销”式解决方法,对于弊病的根治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填上这样一个“黑洞”而不试图在制度上有所改进,只是饮鸠止渴,此黑洞的填平和债务危机的化解,不是终点,而只是下一个黑洞与债务危机的起点。

    再次,高校负债通过教育国债埋单,其实是让全民间接替高校背了黑锅,这显然面临合法性危机,而且有损社会公平与正义。同时,这也是对国债社会信用的一种伤害与透支。

    笔者认为,众多高校屡屡步入债务泥潭 “理财无方”的根子,无疑是受大学教育行政化、官场化之累。大学本身隶属于庞大的行政体系,而大学校长则是由政府和教育部门委任的。大学领导如何更有效地彰显自己的业绩呢?许多校长就像地方官员一样,大兴土木、追求学生数量的增长,校区规模的扩大,这与官员们热衷的形象工程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事实上,现在各个地方一哄而上的“大学城”、网友提供的“中国高校大门造价排行榜”中的天价豪华大门等,就是这种“形象工程”的明证。

    一方面,大学逐渐成为一个办学经营实体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另一方面,这个“实体”却没有办法交给一个具有成本意识、具有投入产出概念的“经营者”来经营,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在国外一些优秀大学,“大学需要经营”的理念,已经成为自然的选择。校长是优秀的“经营者”,而不是行政官员和官僚。比如在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每年都给自己定下目标,要募集一定数额的经费,达不到目标就辞职。

    正所谓绝处逢生,2000多亿的债务也使中国的大学站在一个转型的临界点上。在这个临界点上,全民埋单无疑是最简单、最愚蠢、最不合理的路径选择。借助这样一个历史性机遇,涅盘和催生出“经营大学”的理念和价值观,让高校彻底走出行政保护,学会“经营”,走向市场,才是正道。

   全国政协报告建议发行千亿国债解决高校债务

    通过对30多所高校的调研,全国政协近日在政协常委会上公布了一份高校负债问题的报告。报告称,全国高校贷款总额已达2500亿元左右。从总体上看,高校凭借自身力量基本不可能在规定期限内偿还本金,“雪球有越滚越大之虞”。报告警示,目前部分高校已存在严重的财务风险,有可能引发社会风险。进入全文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