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偏差" 技校招生虽火爆难缓"技工荒"
2007-07-06

新华网    2007-07-06    来源:新华日报

    本周日,南京举办技校招生“大集”。这些年,不仅在南京,各地的技校招生都很火,有些省还不得不发了“限招令”,如去年,广州全市17所技工学校计划招生2.2万人,实际多招7000名学生,扩招达26%。

    近年来,国家为促进技工教育也做了很大投入,比如,今秋开学起,江苏省各类技校一、二年级九成在校生可获国家助学金。

    可事实上,连年的技校招生火爆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技工荒”,各地技工告急的状况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这固然有“中国制造”用人市场需求量增大的原因,但近年来技工教育中的一些“偏差”,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技工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3年),为社会培养大批学有专长、动手能力很强的高素质劳动力,也就是所谓有中等学历的“蓝领”。可现在许多技校都在搞“3+2”,甚至于“专升本”,使原本不擅长在现行文化知识考核体制下得分的孩子,又在“技2”就开始预备考成人大专,回到了“拟高中”的教学体系之中,这样,他们既没有充足时间学好专业技能知识,也没有更多机会参加实践。而这种在技校里读“高中”的情况,并不是个别现象。这种所谓为“蓝领”添“灰色”,再过渡到“白领”的做法,成了各技校的招生“亮点”。“技工”的成熟期延长了,但同时,相当一批“技工”变了“色”,毕业后并没有成为技工,却去了“白领”用人市场与大学生“打拼”。

    技校热衷于“大专化”的一个“良好愿望”,就是希望能为学生增添就业时的含金量,这也从侧面反映出3年制中技生就业时的“弱势”以及报酬低的现实。为此,倪志福同志就曾致信经济日报说:“现在的技工人才从培养到使用等方面都值得关注。比如,明明需要的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不少单位却单纯强调学历要‘本科以上’,从而把高职毕业生排斥在外。受此误导,很多家长则期望子女走从高中到大学这条独木桥”。

    要使技校招生火爆有效地解决“技工荒”,首先要纠正我们的人才观。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社会氛围:辛勤敬业和遵纪守法的普通劳动者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佩,因为他们是建设和谐和富足社会的栋梁。让技工或“蓝领”在我们的社会响亮起来,这不仅是一种现实经济的需求,更应是我们民族的新时期文化建设、精神塑造的需求。

    在这方面,我们要学习香港人,“做好呢份工”,每个人不论行业贵贱,不论职位高低,都尽力做好自己分工的专业精神。“香港始终有你”的歌中唱道:“人人能力大小也力拼,任谁流下血汗,就是个精英。”

    同时,政府要会为“蓝领”涂金,如泰州市推出相关考核机制,不看文凭,就比本事,将高级技师尊为高工,享受同等福利待遇;对能干好本职工作的技工,按月发放岗位津贴等等。(顾德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