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庄小学:行走在京味文化中
2007-07-05

2007年07月05日08: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前门楼子九丈九,九个胡同九棵柳……”在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随意找几个孩子逗乐,他们都会顺口来上一段童谣,述说他们眼中老北京的“符号”。

  京味文化教育是白家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它源于2001年学校开展的环保教育,其初衷是为了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北京文化,增强孩子的主人翁责任感。

  为此,学校出版了第一本校本教材《品味文化》。在2003年和2005年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白小的学生分别提出了“北京小吃与麦当劳的对比”和“北京胡同”的课题,产生了较大影响。现在,许多孩子会主动要求父母带他们去品尝北京的小吃,而不是麦当劳。

  “扬京华异彩,传古韵精神。”京味文化楼上分校校长刘兆惠介绍说,这里是白小进行京味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楼中每块展板都代表一种文化。城楼牌楼主题、小吃主题等展板,让学生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瓦当”、“四合院”、“老字号”。

  由低年级的京味童谣教育到高年级的课题研究,白小的京味文化教育以不同形式分年级开展,全部由学生独立合作完成。老师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并鼓励孩子进步。

  这样的教育与家长期待的升学率会不会有矛盾,对正常的教学是否有影响?面对疑问,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小吃老师”的京味文化教育实践者杜文丽说,矛盾当然会有,但是,当家长和任课老师看到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写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得到明显提高时,疑问就变成了鼓励和支持。白小一个叫张家亦的孩子原是“问题学生”,通过这项教育,不但成绩提高了,还幸运地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了植树活动。

  今年初,白家庄小学和英国曼彻斯特圣保罗小学签订了友好协议,以“弘扬奥运精神,根植北京文化”为宗旨,将奥运教育与德育、体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开展了“绘脸谱,知文化”,“唱童谣,迎奥运”等一系列活动。

  “白小的学生能说、会说、说的好!”这是外界对白小学生的评价。 “这一切都源于学校的京味文化教育,”校长祖雪媛说,作为教育部授予的全国可持续发展创新校,学校倡导京味文化教育,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特色文化和文化遗产,进而学会欣赏、品味文化,让学生在不断享受世界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新生活的同时,树立起“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现代理念。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