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不提倡媒体呼吁助捐更像是“请功”
2007-07-04

腾讯网    2007-07-04     三秦都市报

    7月2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有关情况。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发布会上表示,特别不提倡媒体在未来的几个月之内,突然写出一个困难大学生前面吊着牌子,上面写着“我考上了某某学校,我没有办法上学”,然后呼吁社会捐助。(7月3日《羊城晚报》)

    王旭明发言人此番“发飙”大有依托———从今年秋季开学一个学期中央、地方政府为实施新的助学政策将投入154亿,在这之前中央财政用于助学的经费一年只有18亿。今年奖助学金全部由政府投入,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18亿到154亿,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转变,“前所未有”的投入力度之下,难怪王旭明发言人如此理直气壮地表示不提倡媒体介入。

    金榜题名本为人生一大快事,但是对于那些家境贫寒的贫困生来说,却极有可能意味着一段窘迫生活的开始。可以肯定的是,贫困生是需要得到救助的,否则的话,中央、地方各级政府也不会如此下大力气增加投入。然而,即使助学投入由18亿激增至154亿,即使覆盖范围由去年的14.6%增加到今年的20%,在占据我国普通高校总人数26%的贫困生中,依然还有6%又可能无法从中直接获益,而这还不包括逐层下拨的奖助学金有可能会被打上折扣的情况。王旭明发言人明确表示拒绝社会援助,这原本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些无法因奖助学金政策而得到援助的贫困生,一旦社会援助的大门向他们完全关闭,他们又将如何寻求外界的救助?

    “政府已经建立了一套资助困难学生的完整体系”没有错,但“完整体系”的力不从心也显而易见,正因为如此,各级政府才会逐年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体的报道和呼吁可以使人清醒地看到其中问题,在对贫困生提供援助的同时,帮助教育部门认识并解决问题。令人遗憾的是,此番美意王旭明发言人显然并不领情———去年,他愤怒地指责“很少有媒体报道哪一个学生的典型是靠国家助学体系成才成长起来的,反而是哪个学生怎么困难的报道随时可以看到”;今年,他更进一步提出,“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媒体,要以宣传主流、宣传国家政策为己任”。宣传主流不等于掩饰问题,从王旭明发言人一以贯之的表态可以看出,他其实更希望看到媒体的赞美与讴歌,而不是任何形式的批评与监督。正因为如此,媒体旨在为贫困生鼓呼的一腔热血在他看来不过只是“多管闲事”,于是他才会怒斥“无知”,进而表示“不提倡”。

    教育部门的基本职责是保障每个国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部也曾一再承诺“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然而从王旭明发言人数次情绪激昂的表态来看,所有这些似乎远远比不上媒体的态度重要。现代社会中,教育部门和媒体原本各司其职、并行无碍,但是当王旭明发言人将异乎寻常的热情投入于媒体身上的时候,不得不让人担心,教育部所做的一切努力难道只是为了做给媒体看的?或者,如果媒体果真能够如其所愿,教育部门是否就将因此而放弃继续的努力?

    思之愈切、责之愈深,王旭明发言人屡次三番“炮轰媒体”的背后,急欲请功之心昭然若揭。其实,想要媒体“收声”,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心无旁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媒体无光可曝、无话可说,而不是幻想着能够一把夺过他们的麦克风。看来,王旭明发言人确实有必要调整一下自己的工作理念与态度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