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3日电教育部昨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有关情况。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发布会上表示,不提倡媒体报道“贫困生呼吁社会捐助”。
据羊城晚报报道,王旭明此言一出,立即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支持者有之,指责者更有。
陕西咸阳一网友声称:“媒体应当好好反思!尽管在许多问题上对教育部有批评,但在这个问题上,支持教育部。”
湖南长沙一网友则说:“教育部的想法是好的,和谐社会必定要有和谐教育作为支撑,但和谐教育不是回避问题,而是解决问题,我们关注贫困生,我们更关注教育部如何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江西新余市一网友说:“我也不提倡社会捐助,是不是教育部有更加高明的意见?!如果没有就是这样:上不起学就别上了!”
新浪网友(IP:58.207.152)称:“国家倒是有各种各样的贷款政策,但问题是落实得怎么样了?穷人考上大学,如果能贷到款,他会不贷款?”
新浪网友(IP:122.10.8)说:“‘要以宣传主流、宣传国家政策为己任’,请问什么是宣传主流?‘发生这样的问题要积极促进,给他们解决’,连媒体都不让报道怎么样解决?”
四川成都一网友则表示:“很奇怪哟,不提倡报道!”“一个好的政府部门应该说欢迎媒体的监督,使得教育部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 |
|
这位发言人曾抱怨媒体:“中央政府已经建立了一套资助困难学生的完整体系,而最近仍看到很多舆论在呼吁穷孩子怎么穷,希望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往浅的说是无知,深的说是对国家政策的漠视”。发言人或者说教育部的态度是明显的:国家已经采取很多措施了,媒体就不该再报道穷孩子上不起学,呼吁社会捐助。但如此逻辑却是混乱的:没能得到资助的大学生,如何“以宣传国家政策为己任”?既然“发生这样的问题要积极促进”,媒体的公开报道,寻求社会力量的资助,难道不是积极促进吗?
现在的问题是,不管国家拨付了多少专项资金,所有贫困生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对于最近拨付的新专款,人们也只能是停留在观望阶段,这正如当年刚推出助学贷款时一样,一开始欢呼雀跃,最后却难以取得实效。现在,民众不会傻到把所有的救助希望全部寄托在新政策上。有一份实在的资助,那才是最可靠的,也是最可行的。
思之愈切、责之愈深,王旭明发言人屡次三番“炮轰媒体”的背后,急欲请功之心昭然若揭。其实,想要媒体“收声”,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心无旁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媒体无光可曝、无话可说,而不是幻想着能够一把夺过他们的麦克风。看来,王旭明发言人确实有必要调整一下自己的工作理念与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