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教育部日前还印发通知,对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三项高校奖助学金制度的覆盖范围、申请办法和审核制度等作出明确规定。教育部、财政部还印发了《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奖助学金制度每年500亿帮困奖优
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表示,我国将在高校形成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多种方式资助体系,资助原则是“帮困又奖优”。
随着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全部落实到位,每年国家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达500亿元。全国每年将有大约400万大学生和1600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各种形式的资助。全国平均每100名大学生中就有20多人可以获得资助,90%%的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学生能获得国家资助。
赵路说,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具有资助强度大,覆盖范围广的特点。从今年秋季开学,中央和地方政府为实施新的助学政策将投入154亿元。与之相比,2006年,中央财政直接安排的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助学金经费只有18亿元,地方财政投入也非常有限。
赵路指出,各个学校要从事业收入中提取4%%-6%%的资金用于助学。具体到每个高校是什么比例,地方由地方去确定,中央的高校由财政部和这个高校具体的主管部门来协商确定。
资助贫困生须保护学生的隐私
针对“高校贫困学生隐私保护”问题,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光明在教育部表示,学校在组织过程中就应该按照国家政策从正面做一些工作。
张光明称,有些学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是贫困生,这就给学校的组织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在学校的组织过程中,要把学生的顾虑打消掉,第一步是让他想上学,上学以后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所以在这方面学校要做好工作,通过学校的工作应该可以打消学生的顾虑。
生源地助学贷款有望在全国推行
赵路透露,财政部和教育部以及有关金融部门正在研究考虑,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加大实施生源地助学贷款力度。生源地助学贷款较之目前的国家助学贷款有很多的优势,例如对学生家庭困难情况比较容易掌握,贷款的归还比较有保障等。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具体实施办法。
据了解,目前我国西部各地都制定了生源地贷款的地方性政策。例如甘肃规定,如果在当地申请助学贷款的话,只能报考省属或者市属的高校。但这就限制了一些成绩很
好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报考。“如果从全国范围设计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赵路说,“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实施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政策。”
奖助标准
国家助学金
资助标准从过去每人每年平均1500元增加到2000元,每年资助340万名贫困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资助面相当于过去的7倍。国家励志奖学金
每人每年奖励资助5000元。每年有51万名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获得资助,约占在校生总数的3%,资助面相当于过去的10倍。国家奖学金
每人每年奖励8000元,每年奖励5万名特别优秀的学生。
奖助对象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高校在校生中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学生。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品学兼优的可以在二年级向学校提出申请。
特别优秀的学生可获得国家奖学金。高校二年级以上的本专科学生,只要符合条件,经过学校评审,可获得国家奖学金。名单要有不少于5天的公示。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均是一次性发放到学生手中。国家助学金资助高校包括高职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相关新闻
高校学费标准7年年均4500元
中国教育部官员昨天指出,中国的学费标准已经从2000年开始连续稳定了几年,现在高等学校的收费标准平均在4000至4500元左右。
教育部财务司巡视员兼资助中心主任崔邦炎指出,有的专业收费高了,有的贫困生想读好专业,它是热门专业、回报率很高的专业,收费就高。但平均是4500元左右,已经连续稳定了几年。这个标准对于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尤其是广大农村、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应该说负担还是很重。4500元的学费,1200元的住宿费,再加上生活费、学习用品费、吃住行,一个学生一年肯定要支出1万元。
高校被拖欠学费最多高达上亿元
中国教育部官员昨天透露,教育部部属学校中有一个高校欠交学费上亿元,欠交学费几百万、上千万的学校很多。崔邦炎指出,在调查中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也有少数恶意欠费的现象。
高校学生勤工助学每小时酬金不低于8元
教育部、财政部日前印发《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的通知,通知规定,学生在勤工助学期间每小时酬金原则上不低于8元,每人每月不得超过40个小时。
贫困生呼吁捐助媒体不宜介入报道
昨天,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不提倡媒体报道“贫困生呼吁社会捐助”,特别不提倡媒体在未来的几个月之内,突然写出一个困难大学生前面吊着牌子,上面写着“我考上了某某学校,我没有办法上学”,然后呼吁社会捐助。
来源: 华龙网 2007-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