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旧版
|
设为首页
要闻
视点
观察
专题
机构
培训
教育
助残
环境
动保
低碳
能源
智库
明星
城市
企业
行动
武定发窝小学 十二年无一张乒乒乓球桌
2007-06-25
武定发窝小学 十二年无一张乒乒乓球桌
2007年06月25日 14时10分17秒
武定县发窝乡 全县唯一财政收入为零的地方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国家级扶贫县;武定县发窝乡,全县唯一财政收入为零的地方,所有教育经费全靠上级政府部门调配。
离开县城,汽车朝发窝乡开去,一路上,都是看上去会摇摇欲坠的红土房子和浑身灰乎乎的孩子。“穷啊,没办法……”随行的武定县教育局副局长常加荣一路都在叹息,他一遍又一遍地絮叨,发窝乡是高寒山区,比起云南其他地方可以种烤烟致富,这里的农民只能种点玉米、大豆和土豆,背到集市上换大米,“2斤玉米换1斤大米”。武定县一共有27所学校,19所是“一师一校”(即一个学校只有一个老师)。常副局长说,我们去的运通希望小学,是除乡中心小学外最好的学校。他们甚至拥有全乡唯一一个体育院校毕业的老师,这是连中心小学都享受不到的待遇。
全乡小学无足球场
3个小时后,运通希望小学出现在公路旁边。那是一个很小的青砖小院。隔着一条马路,是学校的水泥篮球场,场上的线早就没有了,篮球架也摇摇欲坠,浑身都灰乎乎的几十个孩子正在抢夺两个篮球。不过,在四周都是红土房的环境里,这个小小的小学依然显得有些扎眼。
当地干部说,这都是地震的功劳。
15年前,一场6.5级的地震发生在武定县,作为震中的发窝乡,一夜之间,全乡所有的房子都变成了白地。而原名山品小学的运通希望小学,也因此得到了运通公司20万元和世界银行27万元贷款,改名重建,从土房子变成了青砖房。
不过,地震带来的好处仅仅是学校的翻新,而体育设施,却一直处于贫乏的状态。
目前,这个86人,全乡第二好的学校,一年可以拥有10副跳绳,5个篮球还有6副羽毛球拍。不过,按照体育老师周李伟的说法,由于都是挑比较便宜的买,一个篮球两个月就坏了,羽毛球拍一个月左右就会脱线。跳绳,成了唯一能撑到一年的体育设施。不过,这样的条件,依然让其他学校的老师羡慕不已。
至于足球场,整个发窝乡的小学也没有。
学生自制接力棒
“洗洗脸,刷刷牙……”在武定运通希望小学课间操上,一群小女生边唱着自编的《支花篮》边跳着皮筋。
学校唯一的篮球架也已经破旧不堪。“小孩在成长中,体育锻炼对他们帮助是很大。”运通希望小学的一名教师说。但是,学校只配备了5个篮球,10根跳绳和4副陈旧的羽毛球拍。
学校中的接力棒是学生自己做的。砍了竹子,刷上绿色油漆后,就制成接力棒。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自己带着球和橡皮筋和其他学生一起玩耍。
1995年的6.5级大地震,让学校中原有的5张水泥乒乓球桌变成废墟。“建一个乒乓球桌面要1200元。学校里没有专门资金下拨,没法建啊!”希望小学的朱洪才校长所说的苦衷,让乒乓球台在这个学校中一拖就是12年。
据了解,武定运通希望小学原名发窝山小学,1995年的6.5级大地震后,由深圳运通公司筹资重新修建。
3月份开始,新修建的长发公路(当地乡村油路)将学校的篮球场和教学区分割开来。车来车往的公路两边就是学校的教室和篮球场。学生的安全问题让全校的教师都非常担忧。“你还没去过更穷的地方,那里更可怜”
周李伟是一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5年前,18岁的他从楚雄州体校毕业,来到发窝乡教书,成为全乡迄今唯一一个体育专业毕业的小学体育老师。他还兼职5年级的语文课。上体育课时,他手里还拿着一本教案,这也是我们见到的唯一有体育教案的。
记者:你一直都在这里教体育么?
周李伟:没有,最开始我在另一所小学,那里比这里差多了,没有路,走到公路上,要1个多小时。也不是教体育,而是教语文。我们这里,体育课都是老师们兼任的。我现在虽然主职是体育老师,但也要给5年级上语文课。
记者:你一般怎么给学生们上体育课的?
周李伟:1、2年级我都是教游戏,3、4年级就开始教正步走等等,5、6年级就是打篮球、打羽毛球。其实,篮球我打得不是很好,羽毛球也是,在体校时,学的是足球,我的足球踢得可好了,可惜现在没有办法教学生。
记者:你觉得,这5年时间里,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周李伟:场地、器材和信息。我们学校小,场地就只有一个篮球场,也在公路和水稻田旁边,打个篮球都时不时得去水田里捡球,而且像足球、篮球、羽毛球这些东西,坏得太快了,坏了后,我们就没钱买新的。
记者:据我们了解,你以前的家条件很不错,现在到这里来,会有心里落差么?
周李伟:不会有的,我只是有时候会觉得心酸,为孩子们。不过,这里已经很好了,你们没有去差的地方看过,那里什么体育器材都没有,老师也不会什么,才是真的可怜。
人物:塑料袋做成的足球
查建伟望了望被自己踢出校墙外的“布足球”,拔腿朝外跑去。
呼啦一声,一群孩子从发窝乡旧方小学那一人宽的门中,争先恐后挤着冲了出来,跑到了学校后墙的一个堆放着垃圾的土堆旁。查建伟带头从土坡上滑到了垃圾堆上,开始在垃圾堆中翻找塑料袋,更多的孩子随后加入他的行列。
查建伟开始往一个完好的塑料袋内塞塑料袋,他的同学们也开始纷纷把从垃圾堆中翻出的其余塑料袋和一些柔软的东西往里塞,很快,塑料袋被填满了。查建伟把塑料袋使劲裹了裹,努力团成一个实心球状物,又掂了掂分量,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找了条绳子,把塑料球状物品捆了起来。旧方小学的又一个足球在查建伟手中诞生了。
男生们又一次呼啸着跑回学校。
大山里的旧方小学,是所典型的“一师一校”,破旧而狭小,连校名,都是用粉笔,歪歪斜斜地写在门楣上面。旧方小学,没有任何体育设施。和自己的25个同学一样,3年级的查建伟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足球。在他上小学3年级前,也没有玩过足球。直到在他学了《小足球赛》这篇讲孩子们放学后自己踢足球比赛的课文。
今年4月的一天,小学里惟一的老师杨智忠突然发现,下课后院子里变得格外热闹,孩子们在踢一个球状的东西,走进一看,是一个椭圆形的东西。那个被学生们称做“足球”的椭圆形物,外面是塑料袋,里面塞满了废纸和垃圾。
“老师,怎么踢啊?”学生们捧着足球问杨智忠,心中泛酸的杨智忠用自己仅有的足球知识告诉他们,足球应该用脚踢,不能用手,而且要有两队,要有守门员,只有守门员可以用手。虽然这个40岁的老师,将原本两个球队22个人说成18个人。学生们还是一阵欢呼,然后对攻起来。
拿着做好的球,同学们呼啸着冲回学校,查建伟和同学依然把开角球的地方设成球门,踢了起来。查建伟的动作很熟练,他一次次用自己破得已经露出了脚指头的布鞋,从同学同样露着脚趾的布鞋下,抢那个塑料袋足球,孩子的尖笑声和欢呼声,充斥着只有40平方米左右的院子。不过,查建伟说,他最怀念的还是第二个足球。说这话时,他的脸上混合着羞赧和怀念的神情。
5月底的时候,查建伟和同学们开始做第二个足球。刚好,一年级的周印强、周印能这对双胞胎兄弟家的雨伞坏了,他们就偷偷把一块完整的伞面拆了下来,交给了查建伟。查建伟拿回家,叫妈妈帮忙蜡染了一下,全班的同学则开始四处在家里找碎布条。
查建伟把这些东西全部交给了会缝衣服的同学杞建国,杞建国花了一个晚上,6月初,再次缝出了一个椭圆形“足球”。至今,查建伟和同学们都对那个足球念念不忘,因为它软和而结实,踢在上面,也没有塑料袋足球那么轻飘飘的。
但这个“结实”的足球,也只撑了两个星期。
我要参加奥运会我家就好过了
“加油、加油……”武定运通希望小学的小“胖墩”张海旭将30多公斤重的杠铃高高举起的时候,围观的同学们自发地鼓起掌来。
在武定运通希望小学,张海旭身边总少不了一群热心的伙伴。张海旭举重前,他们会帮张海旭搬杠铃。张海旭训练完后,他们又会帮他把杠铃搬回去。
在武定全县刚刚举行的举重选拔中,张海旭以50公斤的成绩胜出,成了当地的大力士。
除了举重,村里一些哥哥经常会约上张海旭游泳。“我根本游不赢他们。”10多分钟时间中,张海旭第一次微笑起来。班上20多名男同学闲暇时,他们或打球、或摔跤,学校附近的草地上总有他和小伙伴们打闹的身影。
“他们都怕和我摔,我有69公斤,他们拿我没办法。”每天吃完饭,张海旭都会花20多分钟进行训练。“我举过最重的杠铃有50公斤,在县里选拔时,有人已经举到49.5公斤了,把我咬得紧紧的。”张海旭说。
张海旭的父亲在10多年前就去世了。现在家中就靠他妈妈和一个在外地打工的哥哥。
马上州里就要开运动会了,学校的条件也十分有限,学校尽量安排体育老师加强对他的指导。
很旧的凉鞋和用废弃轮毂做成的简易杠铃。大力士张海旭就这样默默训练着。“我妈妈想让我去上体校,她说哪天我要是能参加奥运比赛,我们家就好过了”。说着张海旭笑了。(春城晚报)
来源:云南日报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
相关新闻
“网络烂梗”正在杀死我们的语言表达
“鸡娃”不停歇|“抢跑”的孩子,后
上海4岁女童在海边走失:育儿千万条
5岁女儿一遍遍喊妈妈:陪伴才是孩子
校园霸凌频发:如何拔除那些隐蔽角落
爱心行动
成都彭州市仁爱志愿者:第一批40余吨
新雷锋青年志愿者协会:结核宣传落实
新湾镇志愿者应急救援队:暴雪“五必
湖北武当山消防救援大队筑牢冬季“防
一元罐爱孩子成长
“网络烂梗”正在杀死我们的语言表
“鸡娃”不停歇|“抢跑”的孩子,
常青藤家长的培养法则:比成功更重
共
0
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公益访谈
公益中国网创始人王生成:公益和慈善急需进一步
【SRC·2022】公益中国网负责人曹胜利:公益,
【SRC·2022】北工商郭毅教授:以负责任的企业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聋人律师谭婷:让法治之光点亮无声世界
董强:社会组织进入乡村服务乡村迎来时代机遇
金锦萍:互联网公益的共生共创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