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尖子生计划》为谁而定?
2007-06-20

    近日偶得一份《2008高考尖子生计划》。“计划”标明由“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培训中心主办”(主办……计划,不通,原文如此)。它的《卷首语》说,“隐约听到了决战的号角”,“勇往直前,为了同一个目标”,“一个创造神话的团队就在你身边,给自己造就一个高考奇迹”。《计划简介》又说,这是用“得天独厚的教师资源和教学管理经验打造的高考状元计划”,“欲在2008年高考中打造100名清华北大尖子生”,云云。

    “计划”附了“培训中心老师”的《答学生问》。这位老师说,他们的“教学专家组追踪研究历年各地高考试题,搜寻规律”,“开发了卓有成效的独家教材及配套测试考卷”,“在第一时间内将考试信息传达给学生,删除不考的,强化要考的,突破难考的,精析必考的”,而“北大清华状元团也会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传授给学生”。“计划”并附了20多名“南北名师”的照片和简介,有的名师的徽号便是“全国著名高考应试专家”。

    上面这些话,显然是为了吸引2008年高考生参加这个“计划”,属于广告语一类。虽然“计划”宣称,“家族的期待是奋斗的动力,民族的富强是梦想的憧憬”,把家和国都顾及了,也算高尚,但是我仍对它产生几丝疑虑。

    这么优越的“计划”,是为了广大考生吗?它的施教对象是从高一到高三的学生,上课时间在七八月,时间13天到20天,学费每人5000多元到近1万元。所以“计划”里所谓的“奇迹”,永远不会发生在贫困家庭子弟身上——他们凑齐正常的高学费已经勉为其难,必然被这个美丽“计划”排除在外;得不到“应试专家”的秘籍,他们休想成为“尖子生”,何论当“状元”,进什么清华北大!清华北大,将是富人的天下吗?

    而少数学生的“奇迹”,不是在高中三年的正常学习中所“造就”,却是另外花大钱“买”来的。他们在高中也交学费,可那学白上了,考大学要额外补习一种所谓的“独家教材”。“计划”里所说“得天独厚的教师资源和教学管理经验”,在日常教学中也不起作用,单等给少数学生实施“高考尖子生计划”时才用以“造就奇迹”。那些“名师”更是辛苦得很,在他们本应养精蓄锐的假期还要授课,连法定休息日也牺牲啦。他们要在“尖子计划”里,或使“成绩在75至80分的学生95%达到85至95分”,或使“成绩在班级前10名的学生85%进入三甲之列”,或使学生“直升清华北大”……这是好糊弄的吗!

    我最为疑惑的是,该“中心”还打着“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惑人旗号,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全社会和教育界天天呼吁素质教育,不要过多宣传高考“状元”,这个“中心”为什么公开打出“应试专家”招牌,并以“状元团”为招徕呢?

    高考不过是一件正常事,是每个考生的一种人生过程。如今在教育改革呼声如潮的同时,社会从上到下却一再强化高考的无比神圣,和考取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的无上光荣,倾全力备战高考,让广大学生深深觉得,通向美好前景,仅此一途(政府人事制度也强化这一点)。而分数是大学录取的唯一标准,学生只要走捷径“精析必考的”,把分数提高,其他可以不管。这才是这类“计划”出笼的温床。

    近年的此类招数,催生了所谓“高考经济”。报载今年高考之前,北京6元一块的“状元饼”,一天能卖3000多块,那好赖吃到考生肚子里,老板乘机赚钱似乎无可厚非。我不明白的是,在这个奇特的“高考经济”大潮里,像上述“计划”所列动辄成千上万元金钱,从每一位学生家长而来,又流向谁的腰包?

来源:检察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