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专家解读高考阅卷过程:严格的流水线作业
2007-06-07

    阳光高考,阅卷是其中重要一环。参与高考阅卷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又是如何进行阅卷的?昨日(6日),记者采访了多名多年参与高考阅卷的专家,其中包括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院长沈振煜教授,华师一附中语文教研组长、特级教师袁汉杰等。

  沈振煜,1980年就开始参与高考语文试卷

阅卷,中途曾中断几年;1996年至2005年,一直担任语文阅卷点业务组组长,去年为业务组顾问。

    袁汉杰,从1986年至今,一直参与高考语文试卷的评阅。作为省教育考试院“湖北省高考质量评价”课题组成员和阅卷业务组成员,连续三年执笔撰写《高考语文湖北卷质量评价报告》。

    评卷教师:以重点中学一线骨干教师为主

    参加高考阅卷的教师,以省级示范高中一线骨干教师为主,另有一部分大学教师参加(其中大多是教授、博导)。按规定,参加阅卷的教师,必须无直系亲属参加当年的高考。

    尽管参与阅卷的专家每年都有一些小的变化,但不变的是,不论是多年参与阅卷的“老格子”,还是刚刚参与阅卷的“新手”,在正式阅卷之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

    今起,参加今年高考阅卷业务组成员及大组长,开始集中培训。培训内容,除了从思想上让大家认识到评卷工作的神圣严肃外,还要组织大家进行业务学习和研讨。首先是业务组组织大组长学习领会“国标”(即国家参考答案)、“省标”(即省里参考答案)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待阅卷老师从全省各地集中到阅卷点后,再对全体阅卷教师进行严格、认真、细致的培训,力求让全体阅卷人员熟悉“标准”、吃透精神,在评卷过程中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一把尺子量到底。

    网上阅卷有点像生产线流水作业,每位老师只负责其中一道工序,只为一道试题打分。评卷过程中,对教师评分有着严格的监控机制;初评分数出来后,还要经过认真细致的复查。

    阅卷老师在进行网上评卷时,只能看到所评阅的那一道试题的答题情况,其他无关信息一律无法看到。即使同一道题有两位教师评过,相互之间都不知道另一位教师是谁,该道题打了多少分。这些评卷机制,能有效地确保评分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为确保作文阅卷质量,语文阅卷点还进行了“样卷校标”。先由业务组组织专家选定“样卷”,并“定标打分”,然后向全体评阅作文的教师发放“样卷”,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打分,最后对专家定标分和阅卷教师分进行比较、总结、分析,让阅卷老师能够随时“校正标准”。

    高考作文评分规则严密,评卷细致。据悉,作文总分为60分,其中基础分为50分,发展分为10分。评卷组在业务组研讨阶段,会对随机抽取的一批样卷逐一评分,给出评分标准和理由,由此校准作文评分的标尺。正式评卷实行二评制,并以三评和仲裁确保公正。

    研讨阶段,与会专家有时会为一篇作文给分的高低争得面红耳赤,但最终总会有个大多数人认同的结果。一旦通过,以后评卷都会按这个通过了的分数标尺,衡量同类作文。

    不仅如此,一篇满分作文,不是由某个评卷老师说了算的。阅卷老师在改作文的时候,如果发现某篇作文不错,可以给满分,就会直接向业务组专家推荐,由专家来确定,该文是否应该给满分。

    监管严格:监管到每个人每份卷

    阅卷点实行封闭式管理。评卷期间,阅卷老师、业务组专家、技术人员、后勤人员、保卫人员,都要凭证件(胸牌)进出阅卷点,胸牌上不仅有姓名、组别,还有本人照片。分工不同,相关人员所佩带的工作证颜色也不一样。

    进入阅卷点后,评卷人员就要严格遵守评卷纪律。阅卷场地严禁拍照,手机要关机,不能在工作时抽烟,不能在工作场所高声谈笑等。

    评卷进程中,不仅每份试卷每道试题受到监控,而且每个评卷人员的上下线时间,都会被电脑系统记录在案。评卷人员在评卷期间不能频繁下线,每道题的评阅时间也有合理的控制,评卷人员必须在有效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8小时工作之余,阅卷老师也会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如看电视、散步、打球,或者参加舞会和联欢晚会。

来源:楚天都市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