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不当律师当菜农
2007-05-21
  17日上午,骄阳照射在云亭村后山的一大片旱地上,姚智英带着3名农民正在给栽种不久的蔬菜浇水,脸上挂满了汗珠。

  一年前,姚智英还是西南政法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当周围的同学为在城里找上一份工作而四处奔波时,姚智英却迷上了一项特殊的创业项目——种菜。大学毕业后,姚智英回到了老家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镇,当起了菜农。

  云亭村地处福建、浙江两省交界处,近年来,村里的年轻人大多进城打工了,留下了大量山地无人耕种。去年底,姚智英从村民手里租种了19亩山地,搞起了特菜基地。姚智英所种的特种蔬菜不少品种来自国外,球茎茴香、苦苣、樱桃萝卜、罗莎红……当地农民都没有见过。姚智英说:“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9点不到就要睡觉,作息规律与当地村民一样。”

  云亭村距山脚的沙埕镇5公里,从沙埕镇把菜运到福鼎市城关有40公里的路程。姚智英花3000元钱买了一部二手的三轮车,每两天他就要送一趟菜进城,单程就要1个半小时。早上采收、上午送菜、下午锄草施肥,这就是姚智英一天的劳动内容。

  姚智英告诉记者:“面对市场就发现当初的想法有些简单。”由于种的是特种蔬菜,价格高,一般消费者少有问津,姚智英不得不向福鼎市的高档饭店一家家问过去,“现在找到了部分销路,还不稳定,如果交通的问题能解决,去温州销售情况可能会好些。”

  一名大学生跑回来当了农民,这让家人和邻居很不理解。“一回家母亲就骂,亲戚朋友也过来打探究竟。”姚智英在云亭村租了一间小屋,每天忙完了农活就呆在这里,这让他暂时躲避了母亲的骂声和亲戚朋友的指指点点。

  记者在姚智英的住处看到,屋内有一台电脑、可以上网,桌上摆放的是《无公害蔬菜栽培新技术》《现代企业管理》等书籍。

  迄今姚智英已投入5万多元,由于蔬菜销路不稳、饭店压价,一时还收不回成本。姚智英最期盼的是订单农业,他负责生产,有人包销。就在几天前,福州一家公司来电话洽谈,但一听说特菜基地才19亩的规模,就没了兴趣。“规模小了形不成市场,扩大规模又缺乏资金,到了这会儿我才知道当一个农民有多难。” 姚智英感慨道。

  “还是要坚持下去,我对特种蔬菜的前景还是看好。”与记者道别后,姚智英发动了三轮运菜车,载着早上采收的菜驶往山下。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